首页 > 好书分享

华严思想漫谈自序|《修行的艺术一:问道华严 游心法界》

作者:释如孝
介绍:这即是基于华严思想的智慧认知而做的人生规划,也是对我们的宝贵人生最智慧的理解和最善意的回应。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页数:750千字
ISBN:978-7-5188-1319-3

内容简介

自序 | 华严思想漫谈


        《华严经》被佛教尊为“经中之王”,华严思想是整体佛法智慧的系统载体,通过华严体系,可以整体、便捷、科学地建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改变有局限的个体人生认知,从而以生命的无限情怀开启生存与生活的眼界与担当,赋予人性尊贵的审美与人生崇高的意义,其意义是非常积极而又充满善意的。

        有唐一代,华严思想引起了上至帝王、下至士子的无限尊崇与重视。当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涉及到国本与国家信念的大事,对外以多元文化塑造“淳风吹于万国”的大国气象,对内以“灵鉴虚极,保合太和,圣文掩于百王”的文明高度,引领各个界别而形成综合国力,成为中华人文精神屹立在世界文明顶峰的肇因之一。时至于今,遍布全球的唐人街依然在述说着盛唐的风采,传递着自信满满的唐文化的种种余响。

        而站在个体生命提升的角度来看,华严境界是古今圣贤集大成者的生命体验而形成的鲜活智慧,如果运用于自我觉醒的参照与资源,再结合古今求索者对生命无限的热忱态度,将会指导着我们共情同理的人生,在不同的至暗时刻神交古人,如知己在旁陪伴,从而成为我们生生世世追求觉悟的志业永不退转的原因,以期报无始劫难报之恩,酬无量劫难酬之志。

        以精神生活为核心的思考者,当能从这个方向来与自己对话。当有心人以虔诚、虔信的宗教体验来面对华严思想时,华严多维的思维模式与理智行愿的种种格局,更能升华信、解、行、证不同层面的体验,以至智朗万有,和光同尘,圆融入世。

        华严行者在面对自然法则所显现的充满变化与苦空无常的世间时,以自己对华严的了解,当能更积极地认知生命全局,赋予生存与生活更多的智慧、慈悲与希望,善巧地以行愿、誓言引领自他,在无欲奋发中而历恶向善,使这一期生命充满力量与温暖,更加庄严以至无憾,生生增上,直达至善。

        所以修行的人生,不是为了求解脱而被吸引,也不是以苦修的形式来自我挑战,更不是因为“有病而求药式”的被动觉醒,而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一样,在美好的普贤愿景中升华自我;在祝福与认知中回归初心,方得始终,兑现出“民胞物与”的永恒意义,从而投身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智慧事业,同时使琐碎的人生充满生机与光明,体验生命的神圣与纯粹。

        这即是基于华严思想的智慧认知而做的人生规划,也是对我们的宝贵人生最智慧的理解和最善意的回应。

        《华严经》以因果、理实、缘起、法界为宗,我们以教浅、义深、行为胜的角度来取其中一味,以五重缘起为义之所当,作为知行合一的依据,来开启我们基于华严思想的思维模式,促使智慧提升,使一切事相变得简洁明了。愿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能够运用华严视角,转换思维模式而达到优化,摄事于理,从而与人生和解。这是我们学习华严思想的一种朴实的方法与经验。所以《华严经》不仅仅是供养的对境,其思想与智慧更能落实于我们的修行生活中。

        华严智慧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随着佛教二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传统而历久弥新。面对新时代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推进佛教中国化,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宗教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作为宗教教职人员,我以至诚心为报国恩、党恩、三宝恩、父母师长恩而回向大众,希望能够让古老的华严智慧融入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所以以“华严思想漫谈”的角度,不揣浅陋来与社会各界大德请益、互动。恳请十方大德、师长、善友慈悲指正,是为至盼!

        沙门如孝

  壬寅季秋观音菩萨出家日

  记于古周原飞凤山大明寺

        卷 首 语

        初读本丛书,或许你会困惑于很多佛教名词概念的涵义,或者不熟悉本丛书的表达方式,难以解读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所以《修行的艺术》以《问道华严 游心法界》为开启,为你提供一个“华严入门指南”。以本书为参照,阅读第二~四分册时犹如手持一张“华严地图”,让你环游华严不迷路,人生有方向。

        生命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遇见《华严经》,就是发现真实的自己,成就生命的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