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八章 赞佛修因之通教|《净天法师佛学讲授》(第三辑)

作者:释净天
介绍:信因、信果、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自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页数:2700千字
ISBN:978-7-5188-1193-9

内容简介

第八章 赞佛修因之通教


第一节 通前藏教通后别教

        今晚讲通教,藏教故事讲不完,多得很,等讲通教、别教时附带还得讲,藏教讲一年都有得讲。简单地说藏教主要是对人类说法,叫我们人类认识三界唯心造的道理,叫我们要相信上至佛,下至地狱都是因果。叫我们认识十法界唯心所造,十法界都是因果,知道了要远离三恶道,向三善道,特别是向佛道。既然十法界都不离因果,我们念佛、拜佛都要发成佛的菩提心,心造佛,心就是佛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生在人间,给人说法,人能接受就行,说得深妙,人不懂得,接受不了就不行。

        通教佛,为教化界内利根二乘凡夫,其见思轻故,令修体空观。

        通教主要是对天人说法,通教的佛在四禅天,对于天王、天仙这些有福德的大众,特别是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和断了见思惑、尘沙惑,而未破无明的小菩萨说法。通教的佛在四禅天,也在三界以内,就是色界天。通教的佛教化三界以内利根的二乘凡夫,二乘就是声闻、缘觉。声闻是罗汉,缘觉也叫独觉,也叫辟支佛。这个法也传到人间来了,咱们人间的众生也可以种善根。释迦牟尼佛降生在人间,教化人间的钝根,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众生见惑、思惑重,见惑是“身、边、戒、见、邪”;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它一分就分成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使见惑,以后有机会给大家画出图来讲解。

        通教的佛教化三界以内的众生,主要是给天人说法,天人的烦恼就轻一点,见思惑也轻一点。藏教的释迦牟尼佛主要是对人类说法,咱们执着这个肉体,佛说这肉体不是我啦,不要被这肉体迷到里头,尽去造罪。肉体咋样不是我呢?这肉体是借着外边的四大所成的。怎么借的呢?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出的气属于风大,咱们的肉体是借外面的四大成就的。人们一天为了这肉体造好多罪,将来要受苦的。肉体是空的,人死的时候,先断气,还给风大;接着没有了体温,还给火大;假若死在六月天,要不了半个月,皮一破血水流干了,还给水大。进了火葬场一会儿就烧完了,剩下骨灰还给地大。这时我在哪里呢?就没有我了。

        这叫析空观,把这肉体一还给四大,我在哪里呢?所以叫析空观。把这个肉体一分析就没有了,这才知道无我。所以人间的众生是最愚笨了。通教当体即空,不要分析就知道肉体是无我的,不但身是无我,心是受、想、行、识合到一块的,这心也是无我。人间的众生要用功,不用功,受、想、行、识就空不了。要用功观察这个“受”,受有苦受、乐受,你一观就空。然后想你心中的思想造作,你一观察本体是空的;然后是行,你不打妄想、不造作,你念佛叫它不要打妄想,但它偏要打妄想,那就是行。你会用功一观都是空的啦,念念不停,念念是生灭,念念都是空的。所以藏教的教义就叫析空观。通教叫体空观,聪明的人不用分析就知道这是空的。就好比一个小孩不知道冰雪是水,把冰雪拿火一化才知道是水,这大人不用火去烧就知道冰雪是水。通教的众生智慧大一点儿,有智慧,不用分析就知道当体即空。通教就叫体空观。

第二节 正化菩萨兼化二乘

        通教的教义是教化菩萨,菩萨有了智慧,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这个法主要的是教化菩萨,附带地教化二乘,这二乘比咱们人间的二乘聪明,他懂得当体即空的道理。藏教是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藏教主要的是教化二乘凡夫。通教是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呢?释迦牟尼佛给人间说法,菩萨也是修体空观,但他智慧不开,虽然他发菩提心度众生,但他不是人家通教,通教二乘都知道一切法是空的。藏教的菩萨发愿度众生了才叫菩萨,实际上他智慧不开,他对一切法“当体即空”的道理还是没弄清,还修的是析空观,由于这样,藏教三乘都是智慧不开的析空观,属于分析了。地、水、火、风一分析才知道这个肉体不是我。藏教的菩萨说是大乘而智慧不开,所以就归于藏教所摄。

        通教也有三乘,他的二乘都知道一切法无我,当体都是空,所以通教的三乘跟藏教的三乘不一样。藏教的菩萨发菩提心是利人的慈悲心。通教智慧高一些,通教的二乘比藏教的菩萨还要聪明一点儿,为什么叫二乘呢?聪明是聪明,自利的心严重得很,发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是不强的,所以还是声闻、缘觉。这个确实是这样,你看好多乡下的愚痴人,他们知道做好事、行善,可有些大聪明的人却不行善,跟这是一个道理。藏教的菩萨本来是智慧不开的,可是他有慈悲心,知道度众生。通教的声闻、缘觉倒是聪明,知道万法当体即空,但他自利的心严重得很,你叫他发菩提心度众生,他不愿意干这事。自利的心严重,利人的心微薄,所以到了通教,他还是声闻、缘觉。

        通教的三乘跟藏教的不一样,藏教声闻乘有七贤位,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这是属于外凡,虽然修定而没有开大智慧,没有开悟,所以是外凡。暖、顶、忍、世第一,这是四加行位。四加行位不但有定而且开悟了,暖位开小悟,顶、忍、世第一开大悟。藏教的七贤位属于凡夫,外凡、内凡没有证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四圣,缘觉修十二因缘没有阶级。菩萨修的四谛法加三十七道品,所以藏教的菩萨初阿僧祇住位不退,二阿僧祇住行不退,三阿僧祇住念不退,三阿僧祇圆满以后,经百阿僧祇成通教的佛。藏教是三阿僧祇,通教是百阿僧祇,你看要差多少呢?教义不同。通教成佛不在人间,在四禅天成佛,跟人间释迦牟尼佛不一样。人间佛是丈六金身,通教有一千丈高;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通教有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修因不一样,证的果也就不一样。藏教的菩萨修四谛法,加上三十七道品,主要的是修六度万行。藏教的菩萨由七贤位的世第一成佛,他不取小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不取。这是藏教佛与通教佛的不一样。

第三节 通教三乘位有十地

        通教三乘共十地跟藏教不大一样,通教三乘的人都是体空观,都知道万法皆空的道理,悟入的智慧是相同的。怎么个分法呢?

一、通教三乘

        (一)声闻乘

        不发菩提心,最笨的人是声闻乘,从乾慧地一直到第七地已办地,证了四果就拉倒。

        (二)缘觉乘

        缘觉乘也叫独觉,比声闻乘进一步,到了第八地辟支佛地。

        (三)菩萨乘

        菩萨从乾慧地一直到菩萨地,最后成佛,把十地走完了。

        罗汉走到第七地,缘觉走到第八地就完了,发了菩提心就不叫缘觉了,一发菩提心就成菩萨,从菩萨成佛了。三乘共十地就这么个道理,三乘所悟的道理是相同的。唯有大乘菩萨走到十地的最后,也就是佛地。声闻、缘觉是走不完十地的。这三乘共十地跟藏教是不一样的,跟后边的别、圆教更不一样,后面详细地讲,里边的含义是大不一样的。

二、通教十地

        (一)乾慧地

        乾慧地整个是凡夫,所讲的道理他都懂得,他就跟现在研究科学一样,研究完了他也会讲,讲是会讲,禅定的功夫一点儿也没有得。佛不光是讲理论的,理论是要和修、证结合起来,理明白了一定要用功修行。用功修行要先得定,由定而开悟了,开根本智,然后是广学多闻。学与修结合起来才能够降伏烦恼,断烦恼,了生死,然后证果,得大神通。这乾慧地,一说啥都会讲、啥都懂,禅定一点儿没有,五分钟都坐不住,这是不行的,这叫乾慧。乾慧就是干土么,一点水分也没有,那不长草啊。乾慧地有时还骄傲贡高,造罪了到时候还堕落。他认为我会讲,啥都懂得,觉得自己就了不起,跟苏东坡一样,说的篇篇都是佛菩萨所证的理,他自己一点儿都没有证得,一骂他放屁,他一点儿都放不下了,这就是乾慧地的表现。把道理知道后,要依法修行,实修实证才行。

        乾慧地就是外凡,他连定都没有得,还不要说开智慧的话,可是聪明。藏教也有外凡,即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五停心就开始修定了,别相念就是有一点定了,总相念就是有很深的功夫了,到了暖位就开悟了。乾慧地也可以说慢慢地修定,乾慧地不是光有智慧不修,他也修行,就是没开悟。

        (二)性地

        乾慧地修的时候就是时间拉得长。他是外凡,再进一步修定,就到了内凡,也就开悟了。由乾慧地开始修定修到性地,什么叫性地?明白自性的道理,也就是开小悟,这叫内凡。因为悟了自性就叫内凡。

        (三)八人地

        八人地也是内凡,他就属于是大悟了。内凡就与藏教的暖、顶、忍、世第一相齐,伏了见惑。

        (四)见地

        见地跟藏教的初果一样,初果就是断见惑。

        (五)薄地

        薄地就等于藏教的二果,断思惑。

        (六)离欲地

        离欲地等于藏教的三果,断思惑。

        (七)已办地

        到已办地也就是第七地,证罗汉果,也就是藏教的四果罗汉,断见思惑么。思惑难断得很,到已办地思惑才能断得完。

        什么叫初果?证了初果,就成圣人了,不是凡夫了。《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说:“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意思就是初果罗汉证了初果,他自己执着我得了初果不。须菩提就给解释:“不也,世尊。”他不执着我证了果,没有这个念头。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起个名字,就说入了圣人之流。等于说小河的水朝大河里流,大河水朝长江流,长江的水就归大海。证了初果以后一定要证二果、三果、四果,将来转成菩萨,行菩萨道,最后成佛。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入了圣人的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所以是逆生死流。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染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就是随生死流。一证初果入圣人之流,就是逆生死流,眼、耳、鼻、舌、身、意,不染色、声、香、味、触、法,生死流就断了。二果名为一来。证了二果,死后生在四禅天,四禅天寿命尽了到人间来一回,然后再生到四禅天证三果就不来了。初果虽然是小乘,但六根不染六尘,生死就断掉了,就止住不造生死因了,不造生死因,生死果就没有了。四果罗汉是临时的桥梁,不是说证四果罗汉就再也不修菩萨道,永远是四果罗汉了,这是方便善巧的渡船,以后会转变的。通教三乘共十地证了四果就断思惑。

        (八)辟支佛地

        辟支佛地与藏教缘觉相齐。四果罗汉是断了见思惑的种子,没有断习气,辟支佛地断了种子又断习气。就是将那毒药倒掉以后,加上碱水洗干净,不让瓶子里边有毒药味了。假如有这习气的话装上油呀、醋呀就会毒死人的。这习气厉害得很。证了四果罗汉就是断了见思惑的种子,习气没有断。证了辟支佛缘觉,他的习气就断得干净了,神通智慧比四果罗汉还大。

        总而言之,通教三乘比藏教三乘智慧大,神通也大。比较起来,见地跟初果相同,而智慧超过了。断见惑与藏教的初果相齐,而智慧超过了藏教的初果。薄地啦,离欲地啦,已办地啦,与藏教的二果,三果,四果相齐,神通智慧超过藏教的罗汉。通教的辟支佛跟藏教的辟支佛相比,断惑相齐,智慧、神通均超过。

        (九)菩萨地

        第八地就是菩萨地了。最初发心修行的人就是菩萨了,不会经过这个十地。声闻、缘觉乘经过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已办地,而他不发菩提心,四果罗汉到第七地就完了,要再转成大乘就可以前进到辟支佛地、菩萨地,最后成佛。要是小乘就止在这里了,缘觉要是不发菩提心到第八地就完了,发了菩提心就转菩萨地,然后成佛。

        菩萨地从最初入乾慧地时就发菩提心,不是现在才发菩提心的,从初发心就行菩萨道,一直行到菩萨地。小乘是第七地完了,中乘辟支佛第八地完了。大乘菩萨从乾慧地一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直到声闻、缘觉显出菩萨地。菩萨地照常行菩萨道。通教跟藏教还有不同,藏教从最初发心行菩萨道是一个身体,没有无量的化身行菩萨道,没有遍满十方世界行菩萨道。给人说的法么,你说的大了,人不相信。

        (十)经百恒河沙劫修因,于色界四禅色究竟天成佛

        通教的菩萨行菩萨道就多了,他是分身百佛世界,经百恒河沙劫行菩萨道,所以跟藏教不一样。藏教是舍一千身命,通教是舍恒河沙的身命,所以因大果也大。因缘果满以后,在色界四禅天的色究竟天成佛,这里是方便有余土。什么叫方便有余土?方便善巧,接引藏教的三乘,小乘证初果、二果、三果、缘觉经一百个大劫证果。缘觉简单说修十二因缘,实际上法门多得很。缘觉未证果之前也要去四禅天亲近胜应身佛,藏教的菩萨未成佛以前,也要亲近胜应身佛。甚至于藏教的声闻证四果,缘觉证缘觉果,转教转到通教、别教,这也是胜应身佛给说法。还有藏教的菩萨转到通教、别教、圆教来了以后,断了见思惑,破了少分的尘沙惑,或者尘沙惑一点都没破,甚至二十品尘沙惑破了十九品,还是胜应身佛给说法。破了无明就离开这个方便有余土,就到三界以外的实报庄严土去了,到了实报庄严土就见华藏世界真正的圆满报身佛。

        这个地方怎么叫方便呢?方便接引藏教的菩萨,藏教的三乘。这是个桥梁,是转化出三界以外到华藏世界去的桥梁。三界以内有尘沙惑,三界以外有二十品尘沙惑,把三界以外二十品尘沙惑破完了,才能见到圆满报身佛。娑婆世界四土隔离着,不像极乐世界。咱们一般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直接就能够见到圆满报身佛,不但直接见到华藏世界,而且常寂光世界都能见得到,这是阿弥陀佛大愿力加被的。咱们娑婆世界般若会上、法华会上佛现神通,临时的也可以见到华藏世界,也可以见常寂光土,佛神通一收就见不到了。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神通愿力就可以常见,永远都能见到。极乐世界的楼阁宫殿、宝树罗网、大地、墙壁现十方世界,那就是常寂光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那是常现的,不是说今天现了明天不见了。生在凡圣同居土的众生,就在极乐世界见十方法界诸佛海会,诸佛说法的声音悉皆见闻,能见到佛,能听到法音,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常加被,所以跟娑婆世界不同。

        要讲赞佛的功德,这是娑婆世界佛的功德,我们要赞,然后再归纳到净土里比较一下。娑婆世界的四土,上边能见到下面,而下面见不到上面,凡圣同居土见不到方便有余土。咱们人间就是凡圣同居土,不但见不到四禅天的国土,兜率内院也见不到,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天天说法却隔离着,咱们见不到。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宫殿、宝树、罗网,一切墙壁、大地映现十方世界,能见佛能闻法,就有这么样的好,所以要求生极乐世界。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里,把娑婆世界的功德,也要赞扬一下,然后导归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呢?比如说藏教修行,还是持戒顺利地修,不造罪,就得经过六十个大劫才能证四果罗汉。假如不顺利,中间造下罪堕地狱里去,百千万劫都不得出来。证缘觉果得一百个大劫,还得持戒修行不要堕落,假如造罪堕地狱里百千万劫不得出来,就麻烦了。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经三个恒河沙劫,头一个恒河沙劫证到位不退,第二个恒河沙劫证到行不退,第三个恒河沙劫证到念不退。

        往生极乐世界的五逆十恶众生,他本该是堕无间地狱的,因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阿弥陀佛,或者是十天、半月,或者三天、五天,或者是念一两个钟头,乃至十念,也就是最少念十声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往生极乐世界是下品下生,莲华未开的时间在莲华里呆着都等如忉利天。忉利天快乐得很啦。莲华一开,见观音、势至诸大菩萨,然后见佛,国土世界完全映现十方世界。下品下生莲华没开时也是位不退,它将来一定要开的么。莲华没开也不会堕三恶道,不会到修罗道,也不会变女人,莲华一开铁定成圣人。莲华不开,五逆十恶的众生也超过娑婆世界修行一个恒河沙劫。不这样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是比不出来的。假如生在中三品,直接就超过娑婆世界的第二个恒河沙劫。要是生在上三品,特别是上上品,一往生,马上莲华开放,证无生忍,破无明,证法身。顶少破一品无明就念不退,就能分身百佛世界,现十法界身,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超过娑婆世界三大阿僧祇劫。

        你把这些道理要不先讲,光讲极乐世界就比不出来。把这个一讲,然后一归纳比较,你就知道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修行,实在是太难了,尽是障碍,菩提心很难发起来,你发起了菩提心也障碍得叫你修不成。你想开个道场它给你破坏,你想做好事,它来破坏叫你做不成。到了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上品上生,本来在这裟婆世界是凡夫,凡夫发了菩提心,有禅定而开悟,可是没有断惑,连初果也没有证的人,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上三品,特别上上品马上证到无生法忍,最少破一品无明,能分身百佛世界,这个时候行菩萨道到十方世界都无障碍了,所以要生极乐世界。

        我们把娑婆世界成佛位次讲完以后,就讲极乐世界的往生,凡夫九品往生,还有大菩萨往生,特别是咱们娑婆世界、华藏世界,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的菩萨,已经登过十地的大菩萨都是求生极乐世界的。把这一讲,我们对修净土就有了信心。你不然迷迷糊糊的啦。光知道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呢?你不晓得。在娑婆世界修行,等于是一个笨虫。比如在竹竿里边长了一个虫,它笨得很,咋样个笨法呢?它朝上爬着咬着,一个节一个节地咬,全都咬透了才能出来。在娑婆世界修行就像这个笨虫,障碍多得很。假如一个灵虫,它会咋样呢?它不用朝上爬,不用朝上咬,就在竹壳里头朝旁边咬,睡到那儿咬可省劲了,咬透就出来了,就不用咬那么多的节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横出三界”,这就容易了。

第四节 信愿行

        往生极乐世界主要是信、愿、行,大家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发愿,你不相信也就不愿意往生,不愿意往生的人去不了,愿意往生的不实行也去不了。所以一定要相信,信因、信果、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自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一)信自

        相信阿弥陀佛也是拿心修成的。阿弥陀佛有心,我也有心啊,阿弥陀佛能创造个极乐世界,我现在创造不了,将来也能够创造个极乐世界。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能轻慢自己。他能成佛我就不能成佛吗?十方诸佛都是用心修成的,我也有心么,他咋样修,我向他学,我也能成,这叫信自,是相信自己。

        (二)信他

        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真实不虚,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真实不虚,相信念佛的众生临命终时,会见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这叫信他。

        (三)信因

        忆念佛的功德是因。

        (四)信果

        以清净心念佛,用清净心断恶修善,清净因成就了,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的清净果就会成就。一定要相信因果,相信了就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种清净因。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是心清净;嘴巴念大乘经咒、念佛,这是口业清净;身体拜佛,心中观想极乐世界,观想阿弥陀佛,这是身业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修净土的因清净。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就是果清净。一定要相信因果。

        (五)信事

        相信实实在在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事相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念阿弥陀佛,真正往生这个世界,阿弥陀佛绝对接引我,这个事实一点都不假的,这就是信事。

        (六)信理

        这道理就深了,相信一切万法皆空,相信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就的,相信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法身,相信极乐世界是无障碍的法性土。相信莲华是微妙香洁的,微者有形无质,妙者互不障碍。莲华都是有形无质,互无障碍,生的人更是有形无质,互不障碍。莲华是这样,极乐世界更是这样的,因为它是法性土。要相信一切事相都是有障碍的,而理性是无障碍的,所以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就是常寂光世界。阿弥陀佛就叫无量光佛,无量光就是法身,无量光佛所住的世界就是常寂光,极乐世界就成了常寂光世界。常寂光是光明,所以极乐世界莲华都放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莲华放五色光,楼阁宫殿,宝树罗网,一色一香都是放大光明。要相信极乐世界就是法性土,因为法相有障碍,法性就无障碍,这就是相信妙明真理。

        要信事信理,理事无碍,不要离开事来求理。这就是法性土有相无障碍,就如明镜里的影像一样,真真确确的有像而不可得。有了这种善根,明白这种道理,那就叫智慧。通教的人都明白,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藏教的人就不懂得。你若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说你就是通教人。你说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人的身体是法性身,藏教的人是不相信的,明白这个道理就相信了。其实这个道理不难信,为啥不难信呢?咱们这个肉体就叫法相身,咱们这国土有障碍了就是法相土。咱们做梦的那个身体就叫法性身。做梦的那个身体不是这个肉体嘛,所以它是法性身,它无障碍。你做梦的时间那个国土就是法性土,做梦时那个境界、环境就是法性土。说一个小例子把这法性土证明一下。

        唐朝的时候有个汉钟离想度王重阳,王重阳想做大官,名利放不下。汉钟离一观王重阳有仙根,不度可惜了,就施展仙法让王重阳瞌睡,睡了一觉。王重阳醒来说做个梦可怪了,一下做了八十年。梦里去投胎,在胎里他也知道,然后从降生到长大上学,点了状元,官做一品,皇帝下面他是第一个大官,他掌握国家的大事,活了80岁,儿孙满堂。到最后,皇帝跟他闹别扭,把他推出斩首,吓得他一身汗。他做一场梦没有一个钟头,却梦了八十年,有国土、有国家、还有人民。汉钟离能给现出国土,现出百千万的人民,现出一个皇帝来,一下现出八十年。这个神仙的神通,不到一个钟头现了八十年,还现出一个国的世界来。等梦醒来了,哪里还有皇帝?到哪里去找国土世界呢?王重阳梦里面的国土世界就叫法性土,这是个比喻。王重阳做梦从小孩活到80岁的身体,比喻法性身。通教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了就相信,藏教的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不相信。

        这个道理很不好讲,也很不好懂,因为众生一向执着国土、世界、身体是实有的,你叫他空了,他不相信,他做不到。要空,一定得有禅定,功夫要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自己不知道有这个身体了,国土万物一切都停息了,主要是没有妄想。这个时候你再给他讲万法皆空的道理,他就相信了,没有禅定的功夫,一点儿都空不了,你给他讲,他见不到,是不会相信的。一心不乱的功夫,哪怕只有半个钟头就行,心宁静没有妄想了,你给他讲,他才会相信。藏教的人是知物实有,知道国土、身体都是实有的。你让他空,他是没办法空的。佛慢慢用析空观,让他明白空的道理。通教的人不用分析就知道色空,心空。色空,世界万境是空,肉体也是空的;心空,受、想、行、识是空。讲这个法性身、法性土,藏教的人不懂,连菩萨也不懂。通教的声闻、缘觉都懂,这就是藏教与通教的不同。

        方便有余土,百宝菩提树下,以天衣敷座,成胜应身佛,现千丈身高,八万四千相好光明。转方等法轮,四教并传《梵网经菩萨戒》《因明论》《百法明门论》《唯识论》,三乘共般若。

        藏教的菩萨经一百恒河沙劫,因成就以后,在四禅天方便有余土成佛。在这里佛是坐于百宝菩提树下,不是坐在人间的木质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成佛在人间菩提树下,吉祥天子送吉祥草供佛为座。密宗的每一个密坛都供有吉祥草。吉祥草跟一般的草不一样,柔软得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以草为座,胜应身佛在四禅天成佛是以天衣为座。人间释迦牟尼佛成佛是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叫劣应身。四禅天佛叫胜应身,一千丈高、八万四千相好光明,跟人间的佛不一样。人间的佛主要是说藏教的法。四阿含经就是经藏,五部律就是律藏,《百法明门论》《俱舍论》这些论是论藏,都属于戒、定、慧三学。方便有余土的佛一千丈、八万四千相好光明,转方等法轮,藏、通、别、圆四教并传。四禅天的佛,现在还正说法,他寿命无量,国土不坏。

        世界毁灭时,七次火灾烧初禅,初禅以下都毁灭完了。经过七次火灾,第八次来个水灾,坏二禅天。一次水灾过了又是七次火灾,坏初禅。七次完了以后又来个水灾,坏二禅天。水灾要够七次,火灾就四十九次了,水灾七次完了,风坏三禅天,四禅天是不坏的,胜应身佛就在这里成佛。这是最基本的佛学知识,只说三界要坏,不知道还有不坏的。初禅以下坏的时间要长一点,三禅经过四十九次火灾才坏一次。四禅天是不坏的,这是三界以内方便有余土,清净国土。它是方便接引二乘、断了见思惑、破了尘沙惑、未破无明惑的菩萨。这佛由下朝上看是劣报身佛,由上朝下看是胜应身佛。人间的劣应身佛是三十二相,这个佛是八万四千相好。释迦牟尼佛是80岁入涅槃,这个佛是无量寿。藏教的佛是修三恒河沙劫,这个佛是修百恒河沙劫。

        胜应身佛是以大乘菩萨戒为律藏,共般若是经藏,因明、唯识、百法明门都属于论藏。这个佛说的法是四教并传。拿《般若经》来说是共般若,这里面有通教的法、别教的法,正式地说圆教的法,附带地说通、别二教。共般若是与二乘相共的般若,《金刚经》就是共般若,它里面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是共般若。不共般若纯粹是别、圆教的法,里面全是大菩萨,未破无明的菩萨都没有,也没有声闻、缘觉,更没有凡夫众生,所以胜应身佛说《般若经》是三乘共般若,这就是经藏。

        《梵网经》是专门的菩萨戒。什么叫梵网经?它是大梵天王请佛说的法,梵网两字,就是大梵天王宫的大梵。这个经也是取个比喻,大梵天王宫有内外网幢,就跟铁丝网一样,每个网孔都有一个宝珠,宝珠有红、黄、赤、白等百千种的颜色。大梵天王宫大得很,梵网就在天上,蒙在宫殿外面。网幢无量的网孔有无量的宝珠,每一个宝珠都能映现全景,无量的全景又映现到每一个宝珠上。无量的网孔有无量的宝珠,每一个宝珠表示一个法门,这也就是说佛有无量的法门,而每一个法门都可以包括无量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成佛。这还是三界以内的法。这地方说的是初果罗汉至四果罗汉,断了见思惑的菩萨和断了尘沙惑的菩萨。尘沙惑有界内的尘沙惑和界外的尘沙惑,有破尘沙惑未破无明惑的小菩萨。

        《梵网经》就是菩萨戒,经里有百千法门,取了这一品经,分上下卷,上卷是讲大梵天王宫神妙的境界。卢舍那佛坐的大莲华有一千叶,每一个叶中又有一位佛,这一位佛又坐在莲华上,这个莲华上又有千叶,笼统来说,就是有千百亿莲华宝叶。最底下的千百亿宝叶就是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一共有一千个亿,就跟卢舍那佛的化现一样。《梵网经》里面就是说“吾今卢舍那,端坐莲华台,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正觉。”人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卢舍那佛变化的。

        《梵网经》有上卷,有下卷。上卷就是大梵天王显神通。这个佛坐的千叶莲华,每个叶子都有佛,是化佛里的化佛。这一个佛先化一千个佛,一千个佛就统领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一个四禅天下边覆盖一千个三禅天,每一个三禅天又有一位佛在那里主持教化众生。这每个三禅天下又覆盖一千个二禅天,每一个二禅天又有一位佛在教化众生。一个二禅天下又覆盖一千个初禅天,这个初禅天就多得很了,每个初禅天都有个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等正觉。这是方便有余土三界以内的化身佛,他还不是圆满报身佛,真正的圆满报身佛是在三界以外的华藏世界。今天主要是把三界以内的讲一些,三界以内的情况多得很,讲不完,要弄清楚就要去看《法界次第》。这一个佛化现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佛来教化。

        《般若经》主要是谈真如实相理,所以叫般若。般若两字在中国没有办法翻译,翻译成智慧呢,咱们世间把聪明人叫智慧,错着哩。聪明会造罪啦,般若是纯粹的大光明藏,没有一点黑暗的,没有一点愚痴的,是纯善法,一点恶法都没有的。勉强地用我们中国的文字语言来表达,闻慧将来能感文字般若的果;思慧将来可以感观照般若的果;真正持戒修行,断恶法,修一切善法,将来可以感实相般若的果。这样是搭桥梁,有桥梁了你就可以知道般若的功德。般若实在没有办法翻译,所以不作翻译,就用般若二字。

        般若里头有共般若,二乘人能听,凡夫也能听。这个二乘并不是天生就是二乘,还是在凡夫境界,以自私自利的心来学佛修行,是小乘的因,将来证的果是声闻、缘觉。菩萨呢?并不是未学佛以前就是菩萨,还是由凡夫最初学佛时,能够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断烦恼,得神通以后就成菩萨了。菩萨是果,这些凡夫发心的时候就是因,没有办法一定说是圣人。我在这儿讲,大家都在这儿听,不发菩提心的有,或者有发菩提心但是智慧不广大。智慧不广大就比如是藏教的菩萨,光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以外的事情就不知了。真正的大菩提心就是大乘法界量,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所度的对象,这个就是圆教的大菩提心,所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要说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是无边的,就咱们这一个小地球,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光昆虫就无量无边。蚂蚁是万类畜生中的一类众生,蚂蚁的身量小得很,它要是跟人一样大,这地球就装不下了。光看佛光寺周围的蚂蚁晓得有多少?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发菩提心,虽然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光这一个世界的众生就是无量无边,还不说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世界的众生,那更是无量无边。你看这华藏世界,光世界就多得微尘数,那这个世界的众生有多少?“众生无边誓愿度”是菩提心,各人善根大小不同,他心量的观境就不同。有这种因,将来感这种果,四教成佛就是果。因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功德和他发愿心量的大小,所感的果是不同的。

        《梵网经》这一个法门就等于一个大梵天王宫,一个法门包括无量的法门。大梵天王宫的网孔多得无量无边,《梵网经》的法门就是无量的法门。网孔中间有个宝珠放大光明,宝珠普含大梵天王宫全部的境界,表示每一个法门都能成佛,成了佛有了神通智慧就等于宝库一样。《梵网经》开头就是这么讲的:“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未成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众生受了佛戒,已经入了佛位,这就高了。佛地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你到底入了哪个佛的位子呢?过去的佛已经成就了,无量的神通你现在没有得。现在的佛也有无量的神通,你也没有得。佛是圣人,你还是个凡夫么,你入了哪个佛位?入了未来的佛位。你现在皈依三宝或者出了家,这是挂了未来的号,未来一定要成佛。众生受了戒已入了佛位,是入了未来的佛位,念一句阿弥陀佛将来都要成佛的。“未成大觉已”,未来的佛神通智慧跟现在的佛一样,跟过去的佛也一样,神通智慧平等的。“真是诸佛子”,受了戒的人才真的是佛的弟子,所以叫众生受戒,受了戒才是真正挂了未来成佛的号。慢慢引入皈依三宝,这样就有了基础;然后受五戒、求八关斋戒、再受菩萨戒,出家再加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由这慢慢进步。受了戒的人已经挂了未来成佛的号了,他绝对是要成佛的,受了佛戒的人真正是佛的弟子。

        《梵网经》是一种比喻,每部经都有比喻。比如《妙法莲华经》妙法两个字深妙得不懂得啦,什么妙法呢?就是菩提涅槃的妙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妙法。这个妙法不懂咋办呢?给你作个比喻,你就懂了。比如这个妙法跟莲华一样,莲华生在污泥里头,众生的佛性住在烦恼里头,污泥里长的莲华,又香又干净而不染污泥;凡夫的菩提心是从烦恼里头发出来的,发出来的菩提心,行菩萨道,将来结了菩提果也是一尘不染。你若把莲华按到污水里,提出来一抖,它上边连一点污水都不沾。这就是说,皈依三宝,学佛法,发菩提心,六根不染六尘,成就的神通智慧跟莲华一样,不染脏水啦!菩提心得的功德是六根不染六尘。所以《妙法莲华经》以莲华作比喻,你就明白妙法的意思了。《梵网经》也是这样。《梵网经》的功德大得不得了,你不懂得,大梵天王的网幢是无量无边的,经的法门是无量无边的,每个网幢中间有一个宝珠,一个宝珠映现全大梵天的境界,无量的法门都能成佛,成了佛的神通智慧是映现十方法界。这也是作比喻,给你开智慧的,叫你明白法的道理。

        每一部经都有这种比喻。《金刚般若经》它也是比喻,般若的道理深得不得了,大家不懂得,没有办法明白。啥叫般若?般若的道理跟金刚一样的。金刚是个比喻啦,金刚坚固到极点,能坏一切,一切不能坏金刚的。般若的妙智,神通的妙用能破坏一切烦恼,能破坏一切众生的生死;一切烦恼,一切生死不能把般若坏了。这是个比喻叫你明白般若的道理。不懂得,一说跟金刚一样你就懂得了。还有啥道理呢?金刚是放光的,是透亮的,般若是大光明藏,本身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是破黑暗愚痴的;再一个金刚是永远不坏的,金刚的体永远不会破坏的。其他呢,柴禾一烧成灰了,不管啥东西都是可以破坏的,金刚不会的。发了菩提心,开了般若的智慧,一直到成佛都是不会坏的。

        《梵网经》上卷是说卢舍那佛的妙用。下卷说的是菩萨戒,这是在无量的法门里说了一个法门,无量的网孔说了一个网孔,网孔里的珠子,映现全大梵天王的境界。持菩萨戒绝对能成佛,成了佛神通妙用跟十方诸佛一样。《金刚经》是三乘共般若,不但有二乘,声闻、缘觉,还有凡夫,凡夫修行要布施,要无我相地布施。然后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执着有我相。《金刚经》是共般若。还有深般若,不共般若,二乘的智慧不能接受的,凡夫就更不能接受了。不共般若纯粹谈佛的法身。

第五节 略示三界概况
一、欲界六欲天

        咱们现在所说的这个佛就是在色界里边,三界第一个是欲界啦,咱们就在欲界里,欲界下至无间地狱,上至他化自在天。欲界有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

        (一)四王天

        由人间上去第一层是四王天,一天一夜是人间的五十年,四王天也是一个月三十天,十二个月是一年。它一天就是人间五十年,十天就是五百年,一月就一千五百年,十月就一万五千年。四王天的一年是人间的一万八千年。十年就十八万年。他的寿命活五百岁,活人间整整九百万年。头一层天的寿命最短了,是五百年,折合人间九百万年,咱们有的人还活不到一百年,你看看这天人与我们人差多少。咱们就是人寿八万四千岁,这是人间最高的寿了,他是九百万年,你看差多少。生了天,寿命这么长,他的福报比人间的皇帝大得多了。

        (二)忉利天

        四王天是最低一层天,再上去二层就到忉利天了,第二层天人都知道玉皇大帝,在佛教来说就是释提桓因。四王天就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毗沙门天王,翻成咱中国话就是多闻天王。在密教里毗沙门天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是专门护持佛教的衣食享用,所以密宗对毗沙门天王是特别供养,叫黄文殊,一切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毗沙门天王都供养,护法么。

        忉利天在佛教为帝释天,《阿弥陀经》不是说“及释提桓因等”吗?等就是说,忉利天有三十三个天王,东八天有八个小天王,南、西、北各有八个小天,共是三十二个小天王,帝释天就是玉皇大帝,在中央,中央就是善法堂天,帝释天王统领三十二个小天王。

        咱们这个世界初成的时候,以至过了八个小劫都是空劫,无佛出世。到了第九个减劫有佛出世,由人寿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六万岁时,第一尊佛出世,叫拘留孙佛,为贤劫第一尊佛。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减至人寿百岁,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出世人寿一百岁。人寿减到十岁,减劫就完了。一百年再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第九个小劫就完了。第十个小劫是一百年减一岁,把四千年减掉,那时人寿八万岁时,金轮王出世,弥勒佛下界,他是娑婆世界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

        忉利天王就是在家人说的玉皇大帝,就是我们说的释提桓因。释迦牟尼佛最初成佛,大梵天王、四大天王、帝释天王都来请佛转法轮,因为他们不但现在是佛的弟子,过去生就是佛的弟子。释迦牟尼佛出世,他们都来皈依、发愿、护持佛教,天王护法么。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帝释天王的因缘。在迦叶佛的末法时代,有一个女居士得到迦叶佛的舍利,她发心给迦叶佛修一座舍利宝塔,她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她又联合了三十二个女居士都带头募化,给迦叶佛修宝塔,满愿了,把迦叶佛的宝塔就修起来了。这第一个带头的女居士生到忉利天就是最大的天王玉皇大帝,她的三十二个好朋友,也就是四方募化的女居士生为忉利天三十二个小天王。募化时出了功德给佛修宝塔的,死后都生到忉利天为天民、天女,这就是修宝塔的果报。忉利天王过去种的因就是给佛修宝塔了。迦叶佛是第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迦叶佛是人寿两万岁时出世的,释迦牟尼佛是人寿一百岁,要说近是很近的。释迦牟尼佛过去也是天王,不去说了,现在在三宝中种的就是这么多因缘。

        忉利天也是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十天就是一千年,忉利天一个月就是人间三千年了,十个月就是三万年,一年就是人间的三万六千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是四王天的四倍。四王天是九百万年,忉利天是三千六百万年。

        忉利天本来是无佛,可又有隐蔽的佛菩萨,在忉利天示现教化众生,就是不明显。在人间成佛这是明显的,释迦牟尼的法在人间,三藏经都有的,这是很明显的。比如兜率内院,弥勒佛正在说法,将来说法要九百多万年,这也是明显的。四禅天卢舍那佛现正在说法,他都是很明显的,其他都很隐蔽。四大天王都是佛的皈依弟子,而北方毗沙门天王是文殊菩萨应世,韦陀菩萨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太子,是千佛的最后一尊佛。所以佛菩萨化现在人间、天上乃至地狱、饿鬼、畜生哪一类都有佛菩萨的应示,而我们知道的是太少、太少了。地藏王菩萨应示为地狱里最大的鬼王,十殿阎君就是大鬼王了,地藏王菩萨是管十殿阎君的,所以是最大的鬼王,他们都是成了佛的。比如观世音菩萨应示为面燃大士,也是大鬼王了,光管的鬼有三十六部,每一部有恒河沙数的饿鬼。每一类都有佛菩萨的应示,咱们知道的是少数,不知道的有无量无边。这都是佛菩萨的愿力,都在示现度众生。

        四王天里的天王都是菩萨,都会给这些天人说法。我们是专门提倡极乐世界,不提倡叫人生天。讲到这里了,顺便简单地说一下,不说不好,这也是最浅显的佛教知识,每个佛弟子也应该知道,在这些世界,佛菩萨都在示现度众生呢,知道一点好。四王天的天王是佛的弟子,毗沙门天王就是文殊菩萨。那还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这三个天王是啥菩萨没有指出来,我也不敢随便说。所以天王是菩萨应世,本身是会说法的。还有佛菩萨应现在四王天说法,但是不明显。忉利天王也是种了善根才成天王的,其他三十二个小天王也都皈依了释迦牟尼佛,都发愿护持三宝。

        忉利天还有个天鼓说法的奇怪事。天鼓说法就和现在放的广播一样,广播是无情的。现在有了收音机、录音机,再说忉利天的天鼓会说法,咱们就容易信。咱们人间没有广播电视时,说天鼓会说法,除了善根深的人会相信,善根浅薄的人就不会相信。天鼓是无情的怎么会说法呢?天鼓说法也可以说是忉利天王的意念。忉利天的天男、天女有娱乐活动,娱乐过分了天鼓就说法,说你们要念无常哩,不要光贪图快乐、享受、放逸,虽然不像人间造罪,放逸太过了也就会失去正念么。天鼓说法就是叫念无常,修福修慧。

        (三)夜摩天

        第三天夜摩天,一天一夜是人间二百年,他们活两千岁的寿命。夜摩天王都是三宝弟子。你们以后学多了就晓得了。

        释迦牟尼佛最初成佛现大神通,你要是认死理,认为释迦牟尼佛是藏教的佛丈六金身,就错了。这《华严经》还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呢,现圆满报身佛把娑婆世界变成华藏世界。所以要慢慢学,慢慢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最初成佛,现大神通,现圆满报身佛,先在金刚道场说《华严经》七处九会。第一处第一会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个金刚座处,即菩提道场,就是过去的菩提迦耶,现在叫菩提嘎亚省,我还到那里去过。然后离菩提道场不远是普光明殿。在普光明殿说了三次,七处九会,不是七个地方一次一会,只有七会,普光明殿说了三会,所以是七处九会。

        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现的是卢舍那佛,并不是说三界以外的卢舍那佛跑到咱们这个五浊恶世来了,他还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圆满报身,把娑婆世界变成了华藏世界,完全是妙宝世界了。在菩提道场说完,又到普光明殿说了以后,就上忉利天了。忉利天是第三处第四会,忉利天王迎接,将天王的位子拿天衣敷上,请佛坐上,先应供,然后说《华严经》。由忉利天上夜摩天,由夜摩天上兜率天、上化乐天、由化乐天到他化自在天都是说《华严经》的。

        拿《华严经》的记载来说,由菩提道场到普光明殿,然后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好像有次第的,实际上不是的。不动金刚道场,遍满七处九会,同时说的,这是佛的大神通。佛在金刚道场没有动,普光明殿也示现了,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佛是同时示现,是遍应。咱们马上就要讲别教了,讲别教时,三界以外的法,再详细地讲。

        咱们人间娑婆世界有《华严经》,《华严经》是界外法,是华藏世界的法。我们人也没有到华藏世界去,华藏世界圆满报身又没来,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示现的。他的三十二相化现比须弥山王还要高,无量的相好庄严,现的圆满报身,把娑婆世界变成了华藏世界。所以华藏世界充满虚空法界,不但人间可以见到华藏世界,连地狱的众生,佛都能让见到华藏世界。《焰口》里边说“处处皆是华藏界,从教何处不毗卢”,华藏世界的国土,毗卢遮那佛是佛的正报身体。法性土是遍满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也是遍满虚空法界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四)兜率天

        一生补处的菩萨在这里示现天王下生人间成佛。每一位佛成佛都要在兜率天当天王,由兜率天下生人间,从入胎、出家、苦行六年成道,转法轮,最后涅槃。这是规律性的,都要当天王。兜率天有内院,有外院,他化自在天是六欲天最高的天,也有男女。兜率天的外院有男女,内院纯粹是罗汉和断了见思惑,没有破尘沙惑或破了少分尘沙惑的菩萨。在兜率内院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将来在人间示现成佛的时候,内院的眷属一起跟着佛下到人间,护持佛转大法轮,普度众生。凡与弥勒菩萨有缘的众生都上兜率内院,发愿生兜率内院的人很多。简单说就这么多。

        (五)化乐天

        (六)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的天顶,上自六欲天顶他化自在天,下至无间地狱这一段就叫欲界。欲界是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道;上边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是六欲天。六欲天的天王都是菩萨。佛说《华严经》时,都听见天王颂《华严经》。六欲天的天王都是三宝弟子,都是佛的护法。

二、冥阳本尊地藏王菩萨

        我们现在把地藏王菩萨说一下,不但欲界由地藏王菩萨管,甚至于三界的众生都归地藏王菩萨管。什么原因呢?其他的菩萨是不戴毗卢帽、五佛冠的,唯有地藏王菩萨戴毗卢帽。意思是代表毗卢遮那佛,小的概念是统领三千大千世界,大的概念来说是统领十方法界。因为五佛么,东方阿閦佛就不在娑婆世界,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成就佛,拿华藏世界来说中央是毗卢遮那佛,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以内。地藏王菩萨代表毗卢遮那佛,其他的菩萨都不叫本尊,唯有地藏王菩萨是大愿本尊地藏王菩萨。本尊是啥意思呢?就是教主!什么教主呢?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菩萨未成佛以前,这一阶段的冥阳教主,你看在《地藏经》里,佛三次嘱咐,“我灭度以后,所有的弟子都嘱咐于你地藏王菩萨,你要方便善巧度脱我的弟子,要让他持戒修行,不要堕入地狱。假如他要是堕入地狱了,你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在地狱里方便善巧救护。”这是释迦牟尼佛慈悲地给地藏王菩萨交待。地藏王菩萨哭着三接受:“世尊,您老人家不要忧虑,你给我交待的事情,我一定依教奉行。在三宝中只要是种了微细的善根,他造了罪要堕地狱,我一定在门口等着,方便善巧让他不堕地狱。”地藏王菩萨哭是啥意思呢?就是大慈大悲么。众生因为有业障所以要犯戒,犯了戒就要下地狱。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弥勒菩萨降生,中间要有九百多万年,这一阶段,地藏王菩萨是冥阳教主!冥就是三恶道,阳就是人间和天上。在这个阶段,地藏王菩萨就是教主啊!没人给你讲,你就不知道,把菩萨的恩德都辜负了。所以地藏王菩萨就是冥阳本尊!拿密宗来说,本尊就是自己学法的法主,按咱们显教来说,本尊就是教主。

        地藏王菩萨统管十大阎君,十殿阎君每逢初一、十五朝地藏,汇报工作,所以地藏王菩萨是幽冥世界最大的鬼王。咱们一听鬼的时候,就觉得下贱不好听,把地藏王菩萨说得不尊贵。这鬼与神啊,比如阎王爷,为什么不把他叫鬼呢?地狱里受苦的叫鬼,阎王爷是管鬼的鬼王,鬼与神怎么讲?“有福有德谓之神”,他为啥有福德呢?因为心有慈悲,救护众生;“无福无德谓之鬼”,实质上鬼神是一类,神是在鬼道里,他有福有德,在人间是个好人,帮助人救护人,所以死了大家称他为神。地藏王菩萨不但管鬼王,他也管天王。天王生死没有了,将来还是跑不脱阎王爷的手。天王的福报尽了,流转六道生死,还是由阎王爷来分配所受之报。

        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啊,我也讲过多次,这里简单地介绍下。地者,犹如大地生长一切万物;藏者,库藏,犹如大地一样的库藏,无有分别,无有我执,平等普利一切众生。大地没有分别心,好众生、坏众生都是一样的平等普利。地藏王者,以虚空法界藏为库藏王,一切国土世界都在虚空以内。所以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犹如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国土,森罗万象,都在地藏王菩萨的虚空法界藏里面。为什么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大的功德呢?“众生度尽”,把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度尽了,就满地藏王菩萨的愿了。

        知道了地藏王菩萨的功德这样大,我们耳朵里一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你心中起一念的恭敬心,念一句地藏王菩萨,早晚再能拜一拜地藏王菩萨,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地藏王菩萨加被你,你业障少了,往生极乐世界就顺利得很。假如造了罪堕落到地狱,地藏王菩萨一定要救你。

        佛菩萨慈悲得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有了功德佛给授记,你将来成佛是什么佛号,什么名字,佛的国土是什么国土。佛的弟子犯了戒,佛骂犯戒的比丘跟畜生无异。你看骂得厉害不。文字巧妙,咱们骂得难听,不好听,佛也骂人,骂人跟畜生无异,就是跟畜生一样;骂你犯了这个戒,将来堕啥啥地狱,很厉害的。为啥要骂呢?因为你是佛的弟子,佛爱你才骂你,不爱你就不骂你了。佛骂你造这罪,不忏悔要堕啥地狱,堕啥地狱,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是一种方便善巧。咋个方便善巧呢?比如说儿子不听话,父亲会说,你不听话就把你丢到江里淹死。但这个不听话或干了坏事的娃,真遭了难时,父亲还是会救护他的,还是舍不得儿子的啦!佛菩萨也是这样。你看佛灭度时给地藏王菩萨成三遍地嘱咐啊:“你要悯念我末法的弟子,他们业障深重,假如堕到地狱,只要是在人间有一丝一毫的微细善根,你在地狱都要救护他们。”你看多慈悲的!不但地藏王菩萨救度,释迦牟尼佛也救度,历劫佛菩萨都是这样的。所以佛灭度以后,咱们地藏王菩萨就是依着释迦牟尼佛嘱咐的。你一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晓得了。

三、色界十八天

        色界有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这是十八天;再上去是四空天,没有身体,没有世界,没有国土。这个胜应身佛也叫劣报身佛,他在四禅天成佛,是三界以内的佛。三界以内有佛的处所还是不少的,在人间有应身出世,兜率天有一生补处的菩萨常住世,释迦牟尼佛未入胎以前在兜率天为天王。释迦牟尼佛下生人间马上弥勒菩萨就升到兜率天去了。兜率内院也是凡圣同居土,这地方常不离佛,等觉菩萨虽然不是佛,补处菩萨马上就要成佛了。这世界的千佛出世都是这样的。

        到了色界,这些天王大多都是佛菩萨,也有凡夫,凡夫都要修四无量心才能当天王。外道当不了天王。没有证果的凡夫当天王都要修四无量心,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主要是菩提心了。慈悲就是拔苦与乐;喜,是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菩萨得大欢喜;舍,主要是舍我见,这天王是没有舍不得的,甚至于有时候还要舍身命。天王都是佛的皈依弟子,修四无量心,也就是具有了菩萨心,才能够当天王。

        (一)神鬼的神通

        三界以内复杂得很,一切天仙鬼神,他都有不可思议的神通。鬼神的神通是报通,他的业报完了神通就失去了,他的神通都是有漏的神通。咱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公案一 恩人教化填池护寺

        关公填龙池,这个公案发生在湖北当阳玉泉山。三国时代关公兵败,人家准备害他,当时他不知道。玉泉山有个普净和尚是个有道的菩萨,普净和尚暗中帮助他,给他方便让他逃走,不逃走会有命难。于是他就逃走了,后边的兵马追来没有撵上他,他逃脱了。这样关公就很感激普净和尚。

        关公遇难后放不下,在空中驾一朵红云喊叫“还吾头来,还吾头来。”普净和尚就大声喊他,给他招手,叫他下来。他一见普净和尚是恩人么,就下来了。普净和尚就开导他,说:“你要放下啦,你放不下这个生死不能解脱。你叫人家还你的头,你只有一个头,人家好还给你。你这一生杀了多少人?人家叫你还头的时候,你给人家都还得了吗?你要放下。”关公也聪明,讲仁义道德么,很佩服普净和尚,就皈依了。在这个时间,玉皇大帝的天命下来了,封关公为这个玉泉山的山神。关公为了感谢普净和尚对他的开导,就问师父:“你老人家需要弟子给你干点啥,帮点啥忙,你尽管说,只要你说了,我依教奉行。”老和尚就说:“我想在这儿开道场,盖大雄宝殿,你能不能把这龙池填起来盖大雄宝殿。”关公说能。他已成了山神,龙池里面的龙归关公统辖,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很容易办到的啦!

        (由于视频资料不全,关公如何将龙池龙王禁锢,修建大殿的经过缺失。)

        大殿修起来后,又继续修寺院,寺院修起住了一千多僧人。寺院创立好后,他又问师父:“还需要给我委派啥工作不?”普净和尚说:“你功德圆满了,你就给看大门吧。”所以玉泉寺的天王殿左边是韦陀菩萨,右边塑的关公像,在韦陀菩萨对面站着,守大殿。三国时代,普净和尚开山创建了玉泉寺。隋朝智者大师是隋炀帝拜的国师,他又重新修建了玉泉寺,住的僧人有七八千人,规模就更大了。关公显圣求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发愿常护持三宝。这是有历史的。

        关公也属于神,龙池里边有龙王的,他一夜把它圈起来了。在中国到处都有供奉关公的关公庙,灵得很,这就是神类的神通。智者大师后来到宁波天台山,创建天台四教。到了唐朝武则天做皇帝,武则天拜的师父是神秀大师,以后六祖慧能大师出名了,就是南能北秀。在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广东、福建、湖南这一带属于南方六祖大师大放光明,这是南能。北秀呢,就是神秀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北方人都把慧能不称六祖,把神秀称六祖,可是神秀没有得到五祖传法的衣钵,六祖慧能得到了。武则天拜神秀为国师,皇帝护法,所以神秀国师第三次重修玉泉寺,神秀作方丈。玉泉寺修得有多大?从法堂到山门十五里路远,成了方形的,能住几万人,这就是玉泉寺的三次大修。初次创建的是普净和尚,二次是智者大师,第三次是神秀国师了。我去参观时就是法堂吧,靠山边最高最大,现在法堂是它,大雄宝殿也是它,还有破烂房子一百多间,住了二十多个出家人,大众很苦恼的,在隋唐时代兴旺得不得了。这关公显圣也是属于神类。

公案二 南岳受戒神移山林

        南岳有阎王爷,叫南岳阎王爷。南岳是湖南衡山,有个怀让大师,他是六祖门下,算起来应该是禅宗第七代祖师。怀让大师是陕西省安康人,是我们家乡人,怀让大师是开了悟的祖师。

        南岳阎王爷求怀让大师授菩萨戒,先授受三皈五戒,后授受菩萨戒。南岳阎王爷受戒以后就感谢师父说:“师父我现在受了戒,要报师父的恩啦,师父需帮啥忙?”怀让大师就说:“我有一个愿望,看你能不能办得到。我这南岳山上尽是石头,荒坡上长的松柏、小草也少得很,对面山上大松柏树长得是一片一片的,你能不能把北边的大树给我搬到南岳这边来。”南岳的阎王爷说:“能行。”师父说:“你啥时间能搬过来?”他说:“今天晚上师父们敲钟鼓,半夜休息以后,要起大风,你要给大众师父说把门窗闭得严严的,千万不敢出来,一出来就会受伤,到没有风了再出去。”

        怀让师父就给大众师父下命令说:“你们发大警报,大风起来了把门关好。”一早上殿,上完殿天明了,南岳是一片大松树林,松树都是两个人围抱,五、六丈高,长得好好的。你看南岳阎王爷神通大不大,他把松树能从北边向南移几百里路,活活地栽上,一棵没有死。鬼神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就有这么大的神通。

        (二)天王的神通

        第六天的天人能现本天及下五天的依正二报。四禅天的天人能现四禅天以下初禅天、欲界六天,及人间、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全能示现。但为有漏神通,亦名报神通,报尽全失。如龙,能大、能小、能飞、能上天入海,但死后变人,神通全失,上至天王皆是有漏神通。断我见证圣果可神通无漏,永不消失。

        四王天的天人能现本天,四王天的天神假如要到人间来,他把四王天的国土世界能现到人间来,让人看见,能现本天。四王天的天人能现人间的依、正二报,能现人的身体及国土世界。

        忉利天比四王天高一层,忉利天的天人能现忉利天,也能现四王天,可以把四王天的环境现给人看,跟真的一样。不但能现四王天,咱们人间的国土世界,地狱、饿鬼、畜生、大海、山河都能现。这就是忉利天天人的神通。一层层天讲下去,那就比较麻烦,咱们这里简单地说一下。乃至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能现本天,及第六天以下的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王天一直到人间,都能现。能现本天和以下的所有天,以上的就不行了,没有那个神通福德了。

        四禅天有佛出世,在四禅天的天顶上。四禅天的天人能现四禅天的国土世界,依、正二报。四禅天以下的三禅天、二禅天、初禅天,甚至六欲天、人间、修罗、畜生、饿鬼乃至地狱完全能现。可是能现是能现却是有漏的,是有漏的神通。

        什么叫有漏神通呢?福报完了神通没有了。漏就是比如一个大油缸底下有个小眼眼,迟早都会漏完了。假如油缸下一点小眼没有,它就不会漏,一万年油缸还是满的。所以三界以内的凡夫就叫有漏,为什么有漏呢?我见不断,你修再大的福报,都有用完的时候。忉利天的福报再大,甚至于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最后还是会用完的,这就是有漏的神通,有漏的福报,亦名果报神通。生到哪一层天,是他的善根果报,果报尽了,一切神通完全失掉。

        作一个比喻:如变了龙,它能大,有几千里路长的大身体,也能现半寸长的小龙。这是龙能大能小。龙能飞,还能上天,这是它的神通。龙能住到江海里头,这是自然的果报,可是死后变了人,神通就完全失掉了。龙是个畜生,都有这么大的神通,这是业报的关系。变了龙就有神通,再变了人,变了鸟,变了老虎,神通就完全没有了。这就是说下至鬼王,上至天王都是有漏的报通,那个业报完了,神通就没有了。

        说这些干啥呢?他们还都是凡夫,我见没有断,所以都是有漏的神通。我们现在修行把我见一断就证了圣果,所得的神通是无漏的神通,尽未来际,以至成佛,神通都不会失掉。三界以内的鬼神复杂得不得了,鬼王、神王都有大神通,是有漏的神通,因为有烦恼,有我见存在,不管在哪一道,其果报一完,神通就失掉。所以我们要断我见,把我见一断,证了初果就有小神通,然后二果、三果,一证到四果,父母生的这个肉体隔着墙壁就能过去,这种神通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说离开肉体以后显神通,那不算稀奇,父母生的这个肉体一证四果罗汉,就能钻大地,隔着墙壁就能过去,是不可思议的。讲空,讲空,咱们现在谈的光是理论的空,事实上不空。不空的原因是我见没有灭。我见没有灭,这肉体就成了大障碍。我见一灭肉体就真空了,你看奇怪不奇怪。

        佛说这个空,咱们现在只能够领会一点道理,咋样修证能够得到空的妙用呢?就是慢慢用持戒的功德来转烦恼,转烦恼就是在一切行为中,好比咱们现在是常住,把寺院当成自己的家,哪里有困难,当然办不到的就不说了,比如没文化叫你当会计,连算盘都不会打,那是没办法了。假如没有人种菜,你看居士给买菜还要背上来,这是非常辛苦的。有一个菩萨发心专门种菜,你心里想我来种菜供养三宝,供养过去的佛,供养现在的佛。把佛供养了,再供养菩萨,众多菩萨摩诃萨都供养啦。现前的僧众,也可以说是现前的菩萨,发了菩提心就是现前的菩萨,也可以说是现前的活阿罗汉,也可以说现在的僧宝,没人种菜我来发心种菜。发现困难,心中无我,就没有困难了,有我了也就出现困难了。在做事上慢慢地锻炼,不生烦恼。若生烦恼就问烦恼从哪里来的?烦恼从心来的。心为啥会生烦恼?再找一找心。就这样慢慢地在事相上进行磨炼。

        初时人家骂你,你生烦恼,赶快地观察一下烦恼从哪里来的;生大欢喜心,就观察欢喜心从哪里来的。就这样,慢慢地锻炼,锻炼得一切欢喜的环境来了,不生欢喜,不执着;一切的苦恼来了也不执着,不生烦恼,就没有障碍了。特别是冤亲平等,一回想菩萨冤亲平等,我们这一点小事还装不下?慢慢地锻炼,把我见一定灭了,生死才得了。我见灭不了,生死就不得了。你开了悟跟没开悟,往生极乐世界,品位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修行,主要是把我见伏住就好。咋样才能伏住呢?人家欺负我们,能不动烦恼就算伏住了,伏不住就要生烦恼的。伏住了,人家骂我,我不会骂人家的;伏不住,他骂我,我就要骂他。这就是先伏住,然后慢慢就断了,断了就成圣人了。我相断了,就证初果了,把我见断了,就证四果罗汉了,慢慢地锻炼。了生死咋个了法,就是这样的了。不是说坐在那里啥事都不干,光念佛、诵经、持咒烦恼就能了。叫你干点事,你烦恼就起来了,那咋能了么?生死根本就不得了。

        你们以后多看一看过去那些难行苦行的祖师、菩萨,比如虚云老和尚,你看他的年谱就知道苦得不得了。许多大善知识在名誉上,大家称他是祖师、是菩萨,觉得他是了不起的大善知识,实质上都是苦得不得了。一个是在苦中修福修慧才有成就;一个是降伏自己的我见烦恼,把我见烦恼降伏了,慢慢才能解脱,才能建立道场,弘法利生。你假如不能忍耐,道场是建不成的;你不能忍耐,弘法也是弘不成的;没有忍耐性,度众生也度不成。每一个人想了生死都要降伏烦恼,烦恼降伏不下去,就要造罪,造罪是因为大烦恼起来了要斗争么。把烦恼一降伏下去,就不会造罪了,就可以建立道场、转法轮、度众生。所以要先学得忍辱,慢慢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这样慢慢地锻炼。

        三界之中的欲界,简单地说有五欲,财、色、名、食、睡。钱财大家都知道,这个色呢,局限地说男女色,广阔地说,眼见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金银宝物都属于色。凡夫见一些好看的东西,心中没有不执着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地锻炼得眼睛见到色尘,不要分别它,不要爱它,就解脱了。欲界的众生第一个就是钱财,第二个就是色,第三个就是名,好假名的人不是好修行。“恶恐人知,必是大恶;善与人知,不是真善。”图名的人是假善人,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把好事做了就行,不要图名。是不是你不要名就没有名了?阿弥陀佛不图名,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都知道阿弥陀佛。那是咋回事?自己不宣传,有人给宣传的。清定上师自己不图名,有人给他宣传,我就常常赞叹清定上师是活菩萨。你自己不贪名啦,自然是名扬四海的;你自己要是贪名,反成了个假善人。

        第四个是食。咱们欲界众生要吃饭的,不吃饭就不行,所以欲界的众生生死难了,这个钱财勉强可以克服,色可以克服,名都可以克服。这个食呢?就不能克服了,你不吃就不行的,所以欲界这是业报啊,这饭一定得吃。咋样才能离开这个欲呢?欲就是喜爱么,对吃饭不要执着,好饭不要起贪心,不要起爱的心,不要执着滋味。吃饭时把正念提起来,再香也不要执着这个香,吃饱就行了,不要贪着吃。饮食这个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难了得很,这个食欲能不能把它了啦?能了。咋个了呢?一定要得定。得了定的时间,最初可以半个月不吃,然后一月、三月、半年、一年、五年、十年、百年、千万年一下住到禅定里就不吃饭了,把这食欲就断掉了。是不是有了禅定生死就了了?难得很着呢!给你说个故事证明一下,就知道这众生五欲、烦恼、生死难了得很。

公案三 师徒共志同归故乡

        玄奘法师到印度去留学,走的时候,手掌按在柏树上说:“吾向西,汝向西。吾向东,汝向东。”他弟子把他送出山门,说:“师父你老人家走了,啥时间回来?”他并没有说哪一年回来,只是说:“你就看柏树,这柏树现在是端端地长着,我朝西走了,柏树就会朝西倒。这柏树向东倒,我就回来了。”玄奘法师走了十六年,这柏树一直朝西倒着,到了第十七年,这柏树一夜之间向东倒了,全寺院的人都说师父今年要回来。

        玄奘法师去印度经过龟兹国的时候,那个地方有个土山,山上一根草木都不长。当地人都很奇怪:石头山上都长草木,这土山咋一根草木都不长。玄奘法师是有天眼的,他一看土山里头有一个比丘入定着,入定比丘身上有暖气,所以土山干枯不长草。于是,玄奘法师就叫人慢慢地把土山扒开,入定比丘的面貌露出来了。玄奘法师拿个引磬对准这个比丘的耳朵一敲,开静后,比丘眼睛就睁开了。一看埋他的土跟小山一样,估计有个七八丈高吧。玄奘法师问他说:“你坐这干啥哩?”他说:“我等释迦牟尼佛出世,见佛闻法哩!”玄奘法师问:“你是什么时代的人?”他说:“我是迦叶佛的弟子。”迦叶佛时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是两万岁的身体。玄奘法师说:“你一下入了枯定,糟糕了。释迦牟尼佛成佛转法轮都灭度一千多年了,你还在这儿入定呢。”那个时候是唐朝,释迦牟尼佛灭度快两千年了。比丘说:“那我继续入定,等弥勒佛出世了我再出定,见佛闻法。”玄奘法师说:“错了。”他说:“咋错了?”说:“你在这儿枯定,弥勒佛出世要将近一千万年,你入定这么长时间,到时候弥勒佛出世,将来谁喊你出定呢?你到时候又见不到佛了。”他说:“那咋搞?”玄奘法师说:“你是人寿两万岁时的身体,跟现在比太大,现在的房子都不得进去。你要是等到弥勒佛出世度你,你两万岁的身体比人家八万岁的身体又小了,又用不上。你把这身体舍掉,到京城长安去,到皇宫里去投胎,当个皇太子。我到印度去留学,从印度回来,你也就长大了,你跟我出家,咱们一同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法。你不是要见弥勒佛么,咱们把释迦牟尼佛的法弘扬了以后,同生兜率内院见弥勒佛,将来弥勒佛降生人间,咱们跟弥勒佛一块下到人间,见佛闻法。”

        这个比丘听了玄奘法师的话,就到了京城长安去投胎。玄奘法师叮咛说:“你进了京城见了黄琉璃瓦和金门,那就是皇宫。”他就记住了黄琉璃瓦、金门,哪知皇宫里凡是封了侯、王的大官,都是黄琉璃瓦、金门,他搞错了,一下投到尉迟恭家里去了。那倒也不错,大臣家里头么。

        等玄奘法师回来,他已经17岁了。玄奘法师给唐太宗讲明这件事的原委后说:“把您的皇子都请来让我见一见,看哪一个太子是有缘人。”结果请来一看都不是。你看玄奘法师真是天眼啊,一个人投了胎,他还能认得。这些太子都不是,怪啦,叫他来投胎的,皇子咋都不是呢?又把大臣家的少爷、公子请来。看了多少大臣的儿子也都不是,当玄奘法师看到尉迟恭的侄儿后,对唐王说:“就是他,我一定要度他出家,他是个大修行人,度他出家帮助我弘扬佛的正法。”于是唐太宗就叫他出家,可他不愿意出家。唉,他原来的定力那么好,不吃饭,也没有瞌睡,但一生到人间,五蕴就起来啦,整天跟那些大臣家的少爷们一块,在宫里快活得不得了。他不愿意出家,贪恋这红尘啊!

        玄奘法师给唐王说:“一定要让他出家,不出家就可惜啦!”皇帝就下命令,说:“你不听话,不出家就杀你。”这没办法了,不出家就要杀头,这咋搞?他头低下想办法说:“一定要叫我出家,我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皇宫的好饮食拉一车;第二个,我要学习,还要练武,把书本和武器拉一车;第三个,要一车美女跟我玩。”皇帝一听说这咋搞?叫他修行,他要这三车东西还咋样修行?皇帝说:“好,饮食问题不大;要一车书本、刀、枪、棍、棒,这些也不是修行人所用的;你还再要一车美女,这出家人把女人带着怎么行呢?”玄奘法师说:“你先答应上,就叫他拉三车,满他的愿,然后再慢慢说。”

        他出家拉了三车,临走的时候,皇帝给他说:“法师是你师父,你就是法师的徒弟,要依教奉行,要守弟子的规矩。师父教你,你不受教就不行的啦。”他点头答应:“受教。”到了寺院,玄奘法师看见他好学,就让他学习《因明论》《唯识论》《俱舍论》。他不懂,玄奘法师就给他讲,一讲就开悟,连过去的事都知道。他一闻佛的法,一切都舍掉,三车连一车也不要,跟着法师好好地学法了。

        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众生三恶的力量、烦恼的力量,大得连定力都降伏不下去,一转世还是那么大,这就是生死难了的原因。说到这里了,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玄奘法师的大徒弟,叫窥基法师。玄奘法师圆寂以后,就往生在兜率内院,窥基法师圆寂了,也往生到兜率内院。窥基法师临命终时给大家告假后,即坐脱立亡,是坐着走的。临命终那几句话简单地得很,他说:“生死涅槃,是吾玩具;十方世界,是吾戏场;兜率内院,是吾故乡。吾今归矣!”你看这大菩萨,生死涅槃就跟小孩耍的玩具一样,意思就是空无我执了。十方世界是吾戏场,游戏神通啦,兜率内院是吾故乡,我今天就回去了。

        烦恼的力量就有这么大,连这样的大菩萨再来都能迷住,何况众生。所以众生要了脱生死,那就难得很了。五欲里最难的,第一个是贪爱,第二个吃饭,第三个睡觉,这三个是金刚烦恼,把这三个烦恼断了,生死就了脱了。一定要得金刚定才能断,要用大智慧才能伏住。

        在做事方面,要降伏烦恼。遇到苦恼的环境,烦恼起来了,赶快对治,制服住,叫烦恼不要起来。比如见到好饮食,起了贪心就会多吃,吃着挺有滋味、香,很好吃么,这样就把正念失掉了。你要有定力不要叫心里起这个妄想,不要起分别心,不要多吃。再说瞌睡吧,每个凡夫都有瞌睡,得到深妙禅定了,才能把这个瞌睡伏住,不然是止不住的啦。拿三界来说,初禅还是三界以内的凡夫,就离开欲界财、色、名、食、睡了,有了禅定的功德。不管是外道、正道,都有初禅的禅定。在人间有了初禅的禅定,就不吃饭了,也没有瞌睡了。有了初禅的禅定,男女的欲心就止住了,见了跟没有见一样,无所谓的。到了初禅以上没有女人了,不吃饭了,也没有瞌睡,自然就不睡觉了。

        没有得到初禅的定,对于凡夫来说就要持戒,要用这个善巧方便制住烦恼,不让它起来。佛制定戒律好得很。我们学了戒以后,就要以戒律修行,对治烦恼。你要不以戒律修行,烦恼照样降伏不下去。比如这食欲,每天都要吃饭,吃饭时叫你要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这一碗饭来之不易啦;“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这饭不管好饭、坏饭都是止饿的,不要起贪心。

        睡觉不耽误用功,你们要好好地用功,要抓住正念不放手,持咒、念佛,不管修哪种法门,都要昼夜六时保护着抓紧不丢,做到睡觉不耽误修行。我给你们说过,我夏天背粮满头的大汗,把粮背回来辛苦得很,晚上不睡觉,人家都睡觉啦,我坐一支香。一支香坐完了,再拜一支香,第三支香不敢坐了,在院子里跑着念《大悲咒》。第四支香点着,坐在那里双腿一盘,打起精神来,这是用功,不是叫你睡觉的,一坐到那儿就睡着了,睡着是睡着了,身子不动,而《大悲咒》不出声地在心里念着,念得犹如悬河瀑流,第四支香没完就上殿了。

        冬天大雪封山,做饭是最苦恼了。平常冬天一打起禅七来,有七、八十人吃饭。我是主要做饭的,也有帮忙的人,做饭的人苦恼得很,白天劳累,晚上还要用功,睡不成觉,坐在那里,一坐就睡着了,睡着了,不是一点儿功都不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正念,抓紧昼夜六时,不能放松。一天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不行的。你睡七、八个钟头都睡不够,那咋能修得好!一定要算定个时间。拿年轻人来说,身体好,没有病,睡四个钟头,最多五个钟头,再不能多睡了。年纪大有病的就方便一点,年纪大身体好的,睡四个钟头、五个钟头也就行了,顶少的休息三个钟头。休息时睡到那里把正念要抓紧,提起正念努力用功,不能去睡觉。只有这样子,时间长了才能一心不乱。你放逸懈怠,一天还睡七、八个钟头,一辈子也得不到一心不乱。即使达到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也把磕睡制服不了。再一个就是制服不了吃饭。所以能够定十天、半月,三月、半年,定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了,那就可以不吃饭,也没有磕睡了,把吃饭和磕睡都就制服了。你没有这么大的禅定功夫,那是不行的。

第六节 佛说正因缘

        咱们娑婆世界,初禅以上的这些天人就断了五欲,财、色、名、食、睡都用不上了,不吃饭也不睡觉。初禅以上没有男女相,是无漏体,没有大、小便,吃到肚子就化了,没有厕所。六欲天有男女相,也有男女的分别心。四禅天的佛说法,听法众没有凡夫。天上的人,能闻佛法的起码都是初果以上,初果以下的众生就不能见胜应身佛。胜应身佛的国土是方便有余土,不是人间的凡圣同居土。四禅天的佛八万四千相好光明,四教并传,钝根二乘也给说藏教的法。藏教的法主要是生灭法。

一、三界万法唯心所现

        佛没出世以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佛初成佛后,破这些外道有四句偈子:“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万法生而无生,明天将这些外道的邪因生、无因生写出来。所以佛出世说法,是给人说,建立正因缘,破这个无因生和邪因生。无因生是错的,虚空咋会生地、水、火、风,无因是不能生的。邪因也是错误的。

        佛说的正因缘是一切唯心造。一切众生都有心,心是因,心与缘合,万法就生起来了。这个不好懂,我们学了几年也弄不清楚。咋不清楚呢?说山、河、大地是八识变的,弄了几年也弄不清,八识怎么会变成山河大地了呢?弄不清。就这还是最浅显的说法。破邪因缘,破无因缘,依正因缘,这是佛最浅的法,是幼儿园的法,我听了几年都搞不明白,以后慢慢才晓得。所以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说得太好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唯心,心只是一个,一个心可以创造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唯心,简单得很,好学得很。万法唯识,这一下麻烦啦,三界只有三个,万法比三界就多得不得了。说心只有一个,说识有九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第九是庵摩罗识。说三界只有三个,万法有万个,多得很。一心开九识,三界一说开,那就是万法了,这是开合的关系。三界是唯心所造,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这个道理是谁也推不翻的。佛说一切唯心造,说得太好了,外道没有办法来驳的。外道的邪因、无因站不住脚了。

        十法界唯心所造:地狱、饿鬼、畜生,因是五逆十恶的上中下;三善道之下品五戒十善是修罗;中品五戒十善是人道;上品五戒十善就生到天上,再加禅定就生到空中的禅天去,修四禅法成罗汉;修十二因缘法成缘觉;发四弘修六度就成菩萨,能够三轮体空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就成佛。很简单扼要地把三界万法就说完了。三界唯心所造,一切万法没有离开心。万法唯识,识还是心。三界一分就是万法。十法界,人只是其中一界,光人界就有万法,实际上一百万法也不止。尽管这么复杂,但都没有离开心,离开心,是不会再出现三界。三界有万法,都是唯心所现的。

        通教的教义,比藏教要深一些。藏教释迦牟尼佛完全随众生的心,就跟哄小儿一样,幼儿园的老师给小孩不讲道理,就是哄小孩一天不哭就行了,藏教的法就是这样的意思。藏教的法是一切法都有生灭,再一个随众生说法,众生说一切法有生灭,佛说有生灭,完全随着众生说。通教多数随众生心,少数随佛心,不是完全随众生。说生灭他承认万法有生灭,通教又提出八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有、不无、不断、不常,这一点就超过了藏教,随了佛的意。虽说万法,众生见之,实有的,生灭的,但佛慢慢引导,让你知道无生的道理。通教通前,与藏教差不多;通后,与别教、圆教相接近了。通教的法多数随众生的心,少数引入了佛的真理;到了界外的别教是多数随佛意,少数随菩萨的根性说法;到圆教完全是随佛意,不随他意。

二、外道各计诸法无因而生

        释迦牟尼佛没出世以前,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不是一般无知识的人,他们都是通天文地理,人间的科学、哲学,是门门皆通。外道修行还能得神通,都是很不简单的。他们各计诸法为无因自然而生,又说神我生、又说天生、地生、时生、方生,这是邪因生,还有五大地、水、火、风、空生,极微合集生,本际生。佛说因缘生,心为因,法为缘,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十法界唯心所造。《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外道是各计诸法,无因自然而生,他因为见不到生灭相,就认为是自然生。自然生是无因生的。再一个他认为是神我生的,他们把肉体里的灵魂叫神我,肉体里有个真我,真我叫神我,就是神通妙用,这还沾点边,神我也就是代表心。说神我不完全对,佛虽然说是心生的,心单单地不能生,心要遇到法,合起来才能生。他说神我是不对的,你眼睛见了色尘分别的时候,才生心,你没有眼睛,色就与你无关了。光眼睛是不能生色的,要观了一些万境起分别心,才能起作用。能够认识色相的叫眼识,识就是心。耳朵能听到声音分别好坏,叫耳识,也是心。耳根不起作用跟死的一样,比如汽车司机会开汽车,没有司机,汽车不会跑的。眼睛、耳朵就等于汽车一样,里边的识也就是心,就如汽车有司机能开着跑。说神我生,这个外道很聪明,神我离心很近,你光说我是不能生的,一定要心与法合才能生,光心不能生。神我生是错误的,也可以叫邪因生。

        他们说无因自然生就是无因生,没有因果自然生。还有什么邪因生呢?天生、地生、时生,时间到了自然生,时间到了冬天草木都干枯。既然是时生,那也就是时灭。

        方生,就是那个地方所生,好比有的地方长谷子,有的地方不长谷子一样,这就是方生。

        五大生,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地能生,水也能生,地里头生虫长庄稼,江海里头生鱼虾,那个火龙就是火生的。外道有时候得天眼,见到无形的东西跟风一样,可是它们是有作用的,所以他们认为是风生。然后空生,虚空会生一切万象,这些都是邪因生。外道认为这些都是极微合集而生,好比咱们的这个肉体是四大所成。极微就是极小极小,集到一块就成了肉体,咱们所住的地球也是极微合到一块成了个大地。

        本际生,也可以说是天缘所生。咱们中国也有这种,他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生万物,这就叫本际生。里头也有它不可思议的妙理。比如咱们中国盘古初分开天地,盘古以前天地没有开,天地是混蒙的,不分宇宙,没有太阳,整个是黑暗的,黑暗就是无极的。画一个圈,圈里头好像两个虫凝结在一块,就成两仪了,两仪就分成天地了,上边清虚就成了天,混浊的就成了地。由这两仪再生四象,四象再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研究天文地理的人就会算命,会观星,能知道未来的吉凶祸福,你说奇怪不奇怪,它有妙用,也是不可思议的。他说本际生,外道们也研究啦,说的这些也是很有道理的,不是随便说话的。神我、本际生这两个,外道还是有特别的高大学问,知道肉体里边有个神我,这是了不起的。神我生的思想与佛是很相近了。佛说万法唯心造,他说神我就是心么。本际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本际生跟咱们中国的天文学、地理学都很接近的,也很不简单。

三、佛立因缘法因缘生万法

        佛出世以后,就破了外道的邪说。佛说因缘生,心为因,法为缘。释迦牟尼出王宫,脱俗成僧,游历印度,遍破九十六种外道。其实,佛还没成佛以前就破外道说:“你们跟我辩论,辩论胜过我了,我给你当徒弟,拜你为师。”九十六种外道没有一个辩过佛,全把他们压倒了。他们知道这太子出了家,现在都这么了不起,以后成了佛就更不得了,将来我们要失败的。

        因缘生万法,不是无因自然生,不是邪因生,也不是天生、地生、时生、方生、五大生乃至极微和合生。因缘生万法,是破外道无因生和邪因生的。无因生是错误的,邪因生也是错误的。佛立正因缘,什么是因呢?心就是因,光心不能生,心虽是因,但是要借缘,万法为缘,心与法合起来才能生。单一的心不能生,单一的法也不能生,心法和合万法才生。

        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十法界唯心所造,《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三界唯心,唯心所生,心只有一个。三界唯心叫总相,有总相就有别相。总相好比一个手握成拳头;别相呢?一伸开有五个指头。过去的老道见人两手捏到一块,他要分出太极来表法,表天地宇宙的万有。地球是一个,一分五大洲、四大洋,就成别相了。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说唯心,心只有一个没有两个,这就叫总相。三界一分就成了万法,万法成了别相就多了。把心分成识,心只有一个,识有九个,这就成了别相。

        再来说十法界唯心所造,上至佛界、下至无间地狱,都是心所造的,这就是佛的正法。唯心所造,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现在皈依三宝,出家了,一天念佛诵经,持咒,拜佛,是心造佛,将来就成佛。不学佛的在家人,由贪、瞋、痴,造杀、盗、淫,感地狱、饿鬼、畜生现前。十法界唯心所造,明显得很。

        佛没有出世以前,外道没有智慧,他说不出来这个道理。鸠摩罗什法师的《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所依据的就是三论宗。《中论》里边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就是通教的教义。藏教不说无生,众生不接受无生,就说一切诸法是生灭的,一切法是无常的,一切法是苦的,最后落到一切法是空的,一切法无我。藏教的法就是析空观,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分析到最后无我,无我就空了。

第七节 通教的教义
一、八不

        生住异灭也可以说是藏教的法,而八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有、不无、不断、不常,成了通教的法。用藏教法慢慢地引导,到了通教就深起来了。佛说《中论》的四句偈把外道无因生和邪因生一下就破完了。“诸法不自生”,一切万法不是自然生,破外道无因生;“亦不从他生”,破外道邪因缘的天生、地生、时生、方生,地、水、火、风、空生、极微合集生、神我生、本际生;“亦不从他生”,不是从这些邪因可以生的,这就是破邪因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破极微合集到一块生万法。作个比喻,一个沙无油,众沙亦无油。用菜籽可以压油,一个沙子哪来的油,你用几百斤沙子再压,也压不出油来。极微是极小的东西,一个极微就等于一个沙子,一个极微是不能生的,合到一起也不能生的。“不共生”就是破他极微合集生。“不无因”有因与缘合生,这是佛讲的真理。因缘和合才有了生,怎么和合呢?心与法和合,破无因生、破邪因生、破极微生。极微合到一块也不能生成。外道说比如人的肉体是由地大的极微、水大的极微、火大的极微合到一块就能生成肉体了,他不说心,那极微单独是不能生的。法不孤起,这个法孤独的时候是不能立起的,一定要和合起来才能生。比如这一个竹棍,它独独的是立不住的,一立就倒。怎么才能立住呢?有一百个、一千个,用绳子捆起来,放在那里就能立住了。这是啥原因?诸法和合到一块了,他就能站住脚了。万法由心生,光心不能生,心只能是因,一定得遇缘,遇缘就能生,没有缘不能生;光有缘也不能生,缘要借因,没有因,缘也不能生。一个缘不能生,百千亿的缘也不能生,一定要有因才生;光因也不能生,必须是因缘和合才能生。

        外道计著“有无断常”,计著一切法是有的,那一切法就是常,是不灭的。法灭了就无,无就是断了。“有无断常”这是外道的邪执着。佛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先说真正无生的道理,然后用八不来解释无生的道理,这八不才是无生。一切法看它是生,生而不生,所以不生;外道看这个法灭了,灭而不灭,所以无生的道理是不生不灭。法生了以后看见有,法灭了以后看见无,无就去了,所以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法生了以后外道说有,法灭了以后说无,本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也不有、也不无。法灭了以后,断了,没有了,法一来,常了。这个地方说常,是指山河大地,地球是常的。他一生下来,见到大地是这样,到了死的时候,大地还是这样,没有变化,他就认为这是常的。地球是要毁灭的,也不断,也不常,断了就糟糕了,不灭也是错误的。无生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二、诸法无生

        生、住、异、灭本来是藏教的教义,诸法无生的道理就成了通教的教义。

        (一)生表此法先非有

        未生之前就没有的啦,好比未结婚的女子,她没有儿子啦,结了婚以后生了儿子,有啦。这个生的法,表未生以前是没有的,生了以后它才有。

        (二)住表此法现有用

        生了以后它还不是马上就灭,它还要住一段时间才起变化的,生了以后未死之前有它的作用,不能是空的,它有作用的。比如小儿生了以后长大,长大以后成为小伙子,能办许多事情。未死以前他是有作用的,这表示住的理。

        (三)异表此法非坚固

        这个住不是常住,是起变化的。异表此法要起变化,咋个起变化呢?婴儿吃奶哩,两三年以后不是婴儿了,十几年以后慢慢成了小伙子,这就是变异。小伙子变成老汉,老汉变得耳聋眼花,弓背驼腰,病来了,老得快死了,这就是变异的道理。它不是久住不变的,一切诸法都是这样的。异就是起变化,因为起变化,诸法就不坚固。

        (四)灭表此法后定无

        变异到最后就要灭,灭表此法最后定无。法未灭之前,就知道这个法最后一定是要灭的,灭了以后绝对是没有了。未生以前是没有的,空的,生了以后有了,有了以后灭了,灭了以后还无,还是没有的。

        有两种法:说色法是无量无边,说心法烦恼是无量无边,多得很。拿色法说,好比变个人,未生以前没有人,生了以后成了人,这是业力变化。心法呢?不是说你变了人,才有你的灵魂,没变人以前就没有灵魂。佛性、灵魂、自性,这是一个名字。在未变人以前心里边就有,不是母亲生了以后才有灵魂。这个灵魂不属于父母生的,是由人的业力来变为人样,由心造人的业,所以现在变人。未变人以前,你造业的心本来是不生,父母生的肉体,不能够生你的心,你的心未生以前就有的,不是生了才有,所以那个心就是无生。你生的肉体看着不是有生吗?法相是有生,这是业力的变化,而本体的心识是无生的。

        (五)万法皆空

        无生主要是讲万法皆空,万法皆空有这么几个变化,知、悟、见、修、证。我们现在讲万法皆空,现在还只是个知,还不是个悟,就是悟也还是个凡夫,不是圣人,一定要见才行。见,拿小乘来说是到了初果,大乘还要看你在哪一道。藏教的见,是初果罗汉;通教是到了第四地的见地,证初果,成圣人。拿别教来讲,初住菩萨是见;圆教的初信菩萨就是见。咱们现在是知,不要认为知就了不起了。咱们凡夫都是知,不是悟,一悟道就起作用。咱们这个知,要常常的觉照,才起点作用,要是不常常觉照,这个知还坏事。坏什么事?会说会讲,骄傲起来了,“我知,你还不知呀”,骄傲起来是会造罪的。这个知对于无惭无愧,没有正知见的人来说,反而增加了烦恼,我见还更加强大,容易轻慢人。咱们现在都是个知,它不起作用的啦。不要说知不起作用,就是你悟了都不起作用,一定是见才起作用。真正的修行人由知,慢慢地去想,去悟。悟是功夫,在禅定的功夫里头悟,就超过了知。光这个知都不容易,假如过去一点善根都没有,你讲他不懂,还是麻烦得很。要由知慢慢地去想去修,你不修是不得禅定的,不得禅定就得不到真悟。只有知是不够的,是没有力量的。要由悟来实修,修什么呢?一是修禅定,二是在万缘环境中锻炼,要锻炼得不被迷惑,不迷了就能见,见就有所证。见主要是见了真理,这个悟还不行,它没有见。有功夫就能多少见到真理,这都是要修的,你不修就不得见。咱们的知、悟、修,都是有漏的修,初果是见,二果、三果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修,到了四果就是证道。

        咱们现在讲空,要知道这个空啊,它才不空!一切法是无常的,咱们也都知道了。你要用智慧来观察,就知道一切法是苦的,由苦绝对归到空,它不是实有的,是空的。既然空了,那一切万法都是无我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这是外色无我;内色是指我们的肉体。山河大地和肉体都是属于色法,法无我,无量无边的色法都是无我的,然后心法也无我。心法无我就是受、想、行、识无我。受无我,思想的造作无我。行,你用功叫它不要打妄想,它偏要打妄想,这就叫行。心的本体就是识,这个心法也是无量的。身、边、戒、见、邪,贪、瞋、痴、慢、疑,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甚至于尘沙惑、无明惑,都是无量无边的烦恼。烦恼都是由心所起。烦恼无量无边,心法也是无量无边。烦恼无量无边,这都是生死,所以佛说无量的法门。

        一切生住异灭的万法是无常的,人是要死的。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就是色、受、想、行、识,是这个肉体,这些,藏教的人都能见到。肉体害起病来是苦,天灾人祸来了是苦,生、老、病、死诸苦,大家都能见到。到了最后,由苦而空、无我,慢慢地将藏教人引到无我,这样也就空了。不说无我法就成了外道法,不起作用的。藏教的法最后说无我,这个无我跟通教不一样,跟别、圆教也不一样,它光知道三界以内的法是无我,三界以外的法它不知道,谈不上界外法。拿人道来说,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天灾人祸,种种的灾难,叫他见到了,他知道苦、空、无常,说肉体是我,肉体毁灭了就无我啦。

        藏教修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藏教人到了观法无我了,一切色法无我,肉体是色法,无我;观受、想、行也是无我。这虽然是藏教的法,但无我就归向佛道了,慢慢地将真理引到通教来,由通教慢慢地引到圆教上来。最后若不说无我的法,那就跟外道差不多,是得不到解脱的。所以藏教是佛的方便善巧,说五乘法。人乘还有父、母、妻、子不能舍的。他知道苦了要受持三皈五戒,将来变人的时候大富贵,子孙兴旺,家庭平安。三皈五戒是人乘,然后善根种得深厚了修四谛、十二因缘法。再进一步修十善法,可以生四王天、忉利天,再加上禅定就可以生往空居天,慢慢引诱,就知道人乘、天乘。慢慢由人乘到天乘,到了天乘基础好了,修十善,断十恶,相比较身、口、意三业就清净了。再修四谛,修十二因缘法,然后再发菩提心,修波罗蜜,修三十七道品,修菩萨道。藏教是成佛的道,慢慢地引导。

        通教是让知道一切法是虚幻的,藏教是说析空观,肉体是四大所成,知道肉体不是我了。通教说体空观,不用去分析,不用说死了以后还给外四大,肉体空了。通教人当体即空,活活个人的肉体就知无我,当体即空。这个当体即空,跟别、圆教还不一样。藏教说无我,是说人能见到的东西;通教说万法皆空,只能说三界以内的万法皆空,三界以外的法见不到,见不到也就谈不上了,所以通教是三界以内无我的法。

        别教是三界以外无量无边的法,性相事理,依正因果,都要弄得清清楚楚,先把万法齐立起来,然后再来参空。别教的修法是次第三观,光修真空观,从我空起,先把我空了以后再空法,人空、法空。他是次第三观:先修真空观、再修妙有观、再修中道观,中道就是不空、不有。别教的菩萨智慧简单,就能够修这次第三观。

        圆教的菩萨是“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空、假、中同时修,智慧利根。别教是三界以外的钝根菩萨,圆教是三界以外的利根菩萨。别教次第三观,真空观修成了修妙有观,妙有观修成了修中道观。修中道观这就和圆教合起来了。所以别教一登地所证的法,跟圆教是一样的。圆教是圆融三谛,修观时就在一心中,知道万法是不空不有,空、假、中同时修。真空、妙有、中道观同时修。修为因,而证的果就叫三谛:真谛、俗谛、中谛。这些道理可以明白,修起来挺难。道理知道以后慢慢演习,演习也是实修。

        从藏教起一直到后边的通、别、圆教,四个阶梯。你先知道,不敢起骄傲,要放下一切。你知道啥呢?知道万法皆空了,我见不就空了?你知道万法皆空,你能不能空?你再能空了,对这一切差别环境之中的恶境、乐境、苦境、复杂境,看你能不能空?大家要常锻炼,要悟哩,一定要在三昧禅定的时候来发悟,不是咱们学的聪明,把这个道理知道了就叫悟,不是那样的。是由深妙禅定得无生智见到的真理,这才叫悟。我们现在能够知道这个道理的话,都是过去生中种了善根,过去生中没有种善根,你连知道都不知道。你知道一点,就可以慢慢地引发无上妙理。知道这道理了,一定要锻炼禅定。假若真正能定七日七夜一心不乱,你绝对跟过去不一样。悟的时候不要随便承认自己开悟了,你随便承认弄得不好就要堕落。你真正能定到七日七夜一心不乱,也可以说是开了点小智慧。到真正的大悟以后,内面悟的身体,外面就能知道真如妙有的道理。内面主要悟的是如如智,能够知道一切色法、心法差别的道理,就叫如如理。比如说如如智就跟个镜子一样,没有分别心而能够万法齐知,那就见到如如理了。

        悟了以后再修,就是真修,由真修才能见道。这个很不好讲,心里说我悟了就是见,实质上悟了还不是见,悟了是知道方向。见是人家真正见到路了,见到路,然后在路上去行走,那就叫行。悟的时候还没有真见着路,由悟了以后还在修,这个时候的修还不是真修,由悟了以后证初果才是见。证了初果,成了圣人,位不退,这才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才是修,跟见道以前修的是不一样的,前边的是缘修,后边的才是真修。证了初果是见道,二果、三果才是真正的修道,这是藏教的教义。通教是见地叫见道,然后薄地、离欲地是修道,到了已办地就是证道。藏教的四果罗汉就叫证道。

        证道是咋个证道呢?比如说讲空,证四果就证到了,父母生的肉体就能钻大地,隔着墙壁就能过去。一证四果,人拿刀砍来,也不害怕,没证四果我见没有断,人家来杀你,把你就吓坏了。证道没证道,凡夫与圣人完全是不一样的。初果、二果都不行,一定要证到四果,人家来砍头你就不害怕了,三果罗汉遇到砍头的,能比凡夫好得多。证了初果、二果以后,可以说遇到砍头也不害怕,咋回事呢?他们自己的肉体扔得快得很,就跟抛烂鞋一样,说不要就不要,他的灵魂跑得快,肉体说不要就不要了,你砍去吧,他没有痛苦。咱们现在遇到人家砍头你跑不了,跑不了你就受罪啦,得四果就不用跑,因为有了自在神通。佛说空,咱们看是不空,不空确实是不空。你把这个空理讲了一来回,遇到人家拿刀来砍头你就不空了。证了初果、二果就可以马上跑,初果以前不行。

        咱们是凡夫,人家杀来了你就空吧,你光讲那个空理,没有一点用处。咱们现在要锻炼功夫,咋锻炼呢?就是修禅定。咱们现在讲的这些道理是佛的法,你要回归自体啦,要回归为你说的,现在就这样学。将来由知而悟,由悟而见道,由见道再修道,由修道再证道,证道就解脱了,就没有苦了。说了以后也是白说,就是懂一点点道理,只可以说是种些善根,要了生死的话一定要修,不修生死不能了。大家要明白,知了以后就要修,修了你才能悟,悟了以后还要修,修了以后才能见,见了以后才是真修!未见以前不是真修,只能是缘修,结缘的缘修法。

        我给大家说一下我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大茅蓬没人当家,说要选个当家的,常住这里就是我的家么,我就自负其责,自然就成了管理一切的当家的。当时也就是二十多岁,也没有人帮助,环境苦得不得了,一下被逼得吐血。吐血以后还勉强维持了一年多,身体实在是不行了,最后就推给续洞师,我就闭关、止语、养病,不见人。在未闭关以前,当家的事还没有推脱掉,吐血吐得不得活,发烧烧到四十多度,三、五天不吃一颗粮。人家给的钱叫我住院,我也不住,叫买药我也不买,都给常住买粮,供养大众了。在西安一个居士堂里养病,养了八个月。在居士堂很艰难,居士们知道我在那里去看我,给拿的米面粮油,有知道我是南五台当家的,也有供养南五台的把钱都给我,一方面是在居士堂养病,一方面也是给山上化缘,给山上寺院买粮。隔个十天半月,寺院来人,不是来看我的,都是来要钱要粮的。

        养病八个月,居士堂里来的人还不断,也常办法会。居士堂在一个小院里,还住了两家客,我住在大门口拐角的一个小房里,大门口有个电线杆,安了个大喇叭,在楼顶上喊叫得半里路都能听见,一天吵得不得安宁。居士来往的也多得很,院子里还有小孩叫唤,你说这情况,养病咋个养?病得多少天都不吃饭,昼夜不停地还要念《大悲咒》,五体投地拜佛,每一天都要坚持拜佛三百多拜,多至七、八百拜。拜佛时的痛苦简直跟活地狱一样。人家给的钱让买药也不买,送的药吃了也没有效果,简直是一分钟都受不了的痛苦。咋办呢?由于过去用了几年功,还有点基础,勉强把功夫提起来,能定一两个钟头念佛,一身的痛苦就忘了,特别是楼顶上大喇叭叫唤得不得了,过大会居士堂客人是满的,你再找不到一个好地方养病,只有呆在那儿。这一定下来,娃娃叫唤也听不见了,自己本身的痛苦也不见了,高音喇叭最初时还能听见一些嗡嗡声,等功夫稍微深一些,喇叭声也听不见了,没有声了,甚至于自己的身体也好像空着一样。得一点小定力,第一个能止住苦,第二个那些杂音没有了。你要是修行的话,说这些你是相信的,要是不修行的话,讲这个苦、空是完全不相应的。这是我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介绍介绍。那苦是无常的,定时不超过三个钟头,就是一、两个钟头,等功夫过去,想提就提不起来了,没有劲了,提不起来就光剩下受罪了。那个痛苦时刻的难忍,杂乱的音声和广播的叫唤声,让你想定还定不下来。确实说,还是要会用功,会用功时不怕它那么乱,比较来说,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功夫,那还是少得很,可以保持住让痛苦减少一半,你要是一点功夫没有那是活不成的。虽然没有深妙的功夫,但是只要提起一些功夫来,痛苦起码减轻一半。喇叭那么吵,你要不提功夫,人家宣传政策,你句句都能听到。你把功夫一提,只听它哇啦地叫唤,不知到底说些啥。功夫提好了,完全是听不见的。咱们还是凡夫,一点点小功夫就起作用。

        这就是佛说的空的道理,大家要相信,万法皆空,确实是真实不虚,多少做一点功夫你就能相信。假如一点禅定功夫都没有,你说万法皆空,他是不相信的,不相信,善根就种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