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三一章 别教九地善慧地菩萨力度圆满|《净天法师佛学讲授》(第七辑)

作者:释净天
介绍:万法各有自相,有相就有它的性质,有它的性质就一定有它的功能。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页数:2700千字
ISBN:978-7-5188-1193-9

内容简介

第三一章 别教九地善慧地菩萨力度圆满


        现在讲九地菩萨的功德,九地菩萨主要是为大法师,得四无碍辩才,这是行布法的形式。其实凡夫大法师多得很,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了初地还不是大法师,是以九地为大法师。九地再进一步就是十地,十地就住灌顶位,十方诸佛给灌顶授记作佛。九地菩萨为大法师单说四无碍辩,四无碍辩就是“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辩才无碍辩”。大法师主要是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四无碍辩才都是三重,每一种法都有四种三重的辩义。

第一节 九地菩萨一说四无碍辩才

        (一)第一重义,法、义、乐说、辩才四无碍

        第一个就是法无碍,法无碍就是一切经法、经藏、律藏、论藏,包括十法界、世间、出世间法,一切都具足。自相无碍就是说一切法有它的自相。比如甘草,甘草有它的相貌,它的形状跟黄连不一样。无量的法都各有自相,法师都得要精通,精通了才能把道理讲出来。法有自相,决定里头有它的自性。比如黄连的相跟甘草不一样,黄连的性质是苦的、是凉的,甘草的性质是热的、是甜的。万法各有自相,有相就有它的性质,有它的性质就一定有它的功能。 

        法师说法,把世间法的相貌要说出来,说出世间法,把出世间法的相貌也要说出来,相就表性。十法界,佛法界正报就是佛的身体,依报就是佛的国土;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六凡法界,无量无边的法,自相各不相同,法师都要懂得,不懂得就说不出来。

        释迦牟尼佛说了五十年法,说一切法不是名相么?有名字决定有相貌,所以自相是无量无边的。比如说人法界,人跟龙就不一样,人跟飞禽走兽也不一样,人是两条腿站着走路,畜生是四条腿爬着走路,他各有自相。甚至每一个人的相貌都不同,虽然都是长了两条腿,你们详细去看,每一个人走路都不一样。聪明的、有福的人,走路都庄严好看。没福德愚痴的人和大智慧有福的人,站在那里就不一样,甚至于坐在那里也不一样,一切表情、行动、说话的态度都不一样。这一切诸法自相是说不完的。

        不光是拿人来说,比如说牛。咱们看牛都长得差不多,我在五台山清凉桥住的时候,清凉桥是个密宗道场,天天早上大众师父就吃牛奶稀饭。清凉桥有个养牛的,是在家人,喂了七八十头奶牛。每天早上牛奶稀饭,你想想这得多少牛奶?一天一百来人吃饭,吃不完的牛奶,都熬成酥油给佛点灯。我们看牛都长得差不多,都是乳牛,小牛娃儿,母牛多得很,牛娃儿也多得很。母牛撵到山上吃草,牛娃儿也跟到山上跑。母牛一叫唤,这小牛娃儿就跑到跟前来了,不会跑到其他母牛跟前去。那么多的母牛,这小牛娃儿就认得它母亲,那么多的小牛娃儿,母牛也认得自己的孩子。这是啥原因呢?还是相不同。咱们看牛长得都差不多,这小牛娃儿就认得它母亲,你看聪明不聪明。

        诸法自相各有差别,有它的相就必定要表它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九地菩萨说法,就能在诸法自相上给众生说一切法,令众生开悟。

        说“义”就是说一切诸法的差别相,每一个自相里边也有差别相。比如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相,而差别相就是眼、耳、鼻、舌、身,甚至于外五官、内五脏以及骨骼经络。每一个人都有差别,所以一切诸法自相里面就有很多差别相。大法师讲这个“义”,也可以说“法陀罗尼、义陀罗尼、乐说陀罗尼、辩才陀罗尼”。陀罗尼是总持,也可以说九地菩萨证到大陀罗尼。这个义陀罗尼能把一切诸法的差别相,给大家讲清楚。九地菩萨为大法师,他以四无碍的智慧辩才,说一切妙法。比如说,讲《楞严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就是说了自相,说差别相。

        说一切诸法的坚固相,一切诸法都有它的坚固相,什么是坚固相?一切法的自性就是坚固相。一切法的外相就不坚固了,比如说大地,虽然说地球坚固得不得了,它将来是要毁灭的。大地以坚固为性,水以湿润为性,火以热烧为性,风以动为性,相灭了性不灭。相灭了是不坚固,性不灭所以说它坚固,一切诸法有坚固性。这就是九地菩萨给大家说法叫大家开悟。

        一切法有次第,说圆满次第,众生就能开悟了。九地菩萨得四无碍辩才的陀罗尼,我们是不好讲的,可以说是没有办法讲。辩才无碍次第,一切诸法都有它的次第。

        (二)第二重义,法、义、乐说、辩才四无碍

        法的陀罗尼是“无性,”这个道理就深了。本来说诸法有性,要说“有”还好理解,现在又说“法无性”,这不就是说断灭的啥都没有了吗?其实呢,这里说的诸法无自性,也就是说的“无我”,无我不是断灭的无我。诸法无自性,是说它的自性没有一个相貌可取。比如说无我,身子是无我,将来是要毁灭的。心无我,自己执着肉体里面有一个灵魂,有个心,认为这是我。众生就是这样执着。这个内容啊,你要用功,你如果不用功,把心无我就是给你再讲也不行。你要是用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了,就能见到无我的道理。你不用功就是再给你说无我,无我,都是隔着靴子抓痒,不起作用。

        法无自性,众生执着有个性,实际上是找不到性,找不到性就是无自性。因为无自性跟太虚空一样,所以无障碍。无自性不是断灭的无自性。比如说一个柏树籽,要说起来这个柏树籽也有性,怎么个有性呢?你把柏树籽埋到地底下,一百年后就长成两人合抱那么粗的大柏树。最初拿这个籽种的时候,说是无自性,怎么个无自性呢?你把柏树籽破开,里面找不到个东西啦。一百年以后长成两人合抱那么粗的大柏树,你在这籽里头是找不到的。无自性不是断灭的无自性,把它种到地里头,到了十年以后,它就会结出籽来,不过是结得少一点,再过三、五十年,结的籽就多得很了,最初的那个籽籽里头无自性,因为自性是空的,所以叫无自性。

        咱们这个肉体里头无我,把肉体解剖以后找灵魂,就是把肉体粉碎了也找不到灵魂,这就是无自性的道理,这也是咱们讲的空如来藏的道理。空就是无,但不能落到断灭无,断灭无就是柏树籽坏了,腐烂了,你把它埋在地里它就不会发芽,一百年后也没有个大树,这是断灭的无自性。假如那个籽没有经过火烧,没有经过开水烫,那个籽里虽然找不到柏树的性能,但你把它种到地里一百年以后,会发现有棵大柏树。无自性的法,它有性能,但是找不着,就叫无自性,不是断灭的无自性。

        咱们众生学佛,先要破我见,破我见是无我。无我就是无自性,也就是空如来藏。九地菩萨把这个法融通了才能讲,不了解就不能讲。得了妙辩才,法无自性,就有讲不完的道理。我没有得到妙辩才就不会讲。

        义无碍就是生灭。生灭是从哪里来的?生灭还是从无自性的法来的。刚说了无自性的法,这个“义”就是法里头的妙义。妙义呢?一切众生见了是有生灭的,菩萨、罗汉见了就是“生而无生,灭而无灭”。生而无生也是无自性,灭而无灭也是无自性。九地菩萨讲法的妙义时,凡夫众生见到是有生灭的,而实际是“生者无生,灭者无灭”,因为无自性的法体是不生不灭。

        一切法都是假名,咱们现在说成佛,要说假名,连佛这个名也是假名,下至地狱都是假名,一切万法都有它的假名。这个假名表法的功能体用。由假名而显一切的妙法,众生就执着在假名里头。《金刚经》把众生的相破了,破罗汉的相;罗汉的相破了,破菩萨的相;菩萨相破了,释迦牟尼佛破佛相。破佛相,三十二相不是如来,“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人间的四大轮王都有三十二相,但他不是佛啊。天上的天人都有三十二相,但他们都是凡夫不是佛。一生到极乐世界都有三十二相,可不是佛,阿弥陀佛才是真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如来也是假名,虽然是假名而表法的功能,他用假名宣说妙法叫众生开悟。

        辩才无碍说啥呢?不坏,啥不坏呢?初不坏啦,就是因果不坏。假名归假名,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是不坏的,要是拨无因果就糟糕了。再说什么是不坏呢?无自性是不坏的,如果有自性就能坏,无自性就没有办法破坏,所以无自性就叫不坏。有我就会坏,无我就不坏。

        凡夫众生执着四种颠倒,“无我计我,无常计常。苦计为乐,不净计净”。由这四个颠倒,佛给说四念住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四念住的药来治四颠倒的病。四颠倒的病治好了,成佛了就“常乐我净”,又立起来。立起来就是给众生说慕果修因,羡慕佛果涅槃,常乐我净的真实功德,让大家发心好好修行,将来成佛了证到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功德。

        无我才能证四果罗汉,假如有我证不到四果罗汉。到了初地菩萨,初证无生法忍,圆教初住菩萨初证无生法忍。一定要证得万法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万法无我了,才能证得无生法忍。这是菩提因成就,这样子修福修慧,庄严无上菩提。因中就是人无我,法无我。假如有我、有法不是真菩萨。既然破无明一品就是人无我,法无我,成了佛还有常乐我净在。

        给众生说法,一下说的空的啥都没有了,众生就没有希望了,就见不到佛果的功德。给众生说常乐我净,叫众生羡慕佛果的功德,是不是实在的法呢?确实的啦!众生都执着身,变个牛,牛身是我;变个人,人身是我;生了天,天身是我;变了鬼,鬼身是我;变了鱼虾,鱼虾身就是我。佛说无我,这不是我。真正成了佛,得十大自在。以后要给大家讲佛果的十大自在。“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确实是真我给众生显这个妙法的功德。

        可是佛证了十大自在不执着我,也不执着菩提涅槃,也不执着常乐我净。因中都是空的,到果上还是空的。因为空故,法性身、法性土互无障碍。假如成了佛还执着菩提涅槃,执着常乐我净,那就错了。所以佛说法也难,咋个难呢?比如说一个盲人,从母亲肚里生下来就是盲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太阳,不知道太阳是啥样子,问亮眼人说:“太阳是啥样子?”说:“太阳是圆的。”“哦,那太阳圆的跟鸡蛋一样吧?”说:“太阳不是鸡蛋啦。”说:“太阳像个啥呢?”说:“太阳是白的。”“噢,太阳是白的。”问:“有多白?”“白得跟雪一样。”冬天下雪了,把雪一抓,雪是冰的,盲人说:“噢,太阳是冰的。”你就是咋说,他也不知道太阳是啥样子。有一个神医把他的眼睛治好了,他能看见了,就知道太阳长啥样子了。先天是个盲人,你再给他说他也没有办法知道。咱们凡夫就是生盲,天生的盲人,对于佛的胜境一点都不了解。佛菩萨大无碍的智慧辩才,就想办法叫你明白。辩才无碍,所以就给你讲假名。

        (三)第三重义,法、义、乐说、辩才四无碍

        今就是现在,九地菩萨知今法的差别,知道现在十方世界,四生六道十法界,一切万法的差别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这就是法陀罗尼,无碍辩才。

        义无碍的智慧辩才,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就是三世了,三世一切万法的差别相都知道。

        乐说无碍辩才,能知道三世法不坏相。三世的法什么不坏相呢?三世因果不坏。过去的恶因感恶果,现在还是恶因感恶果,将来永远是恶因感恶果,不会坏的。三世诸佛所说的法不变、不坏。过去诸佛所说戒、定、慧的法,你依法修行能成佛;现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你依法修行能成佛;未来无量劫,修行佛戒、定、慧的法都能成佛。三世的因果,善恶法是不坏的。

        九地菩萨当大法师给众生说法,也就是教育一切众生都要跟他一样得到无碍的辩才。辩才无碍说什么呢?“于一一世,说诸法明。”说诸法明都是无障碍的,每一个法都是无障碍的。你不明白就是有障碍,法讲不通了就是有障碍。辩才无碍于一一世,怎么叫一一世呢?过去的三世:过去的过去,过去的现在,过去的未来;现在有三世,你从母亲肚子生下来就是现在,未生之前就是过去,今天生的,到明天,今天又成了过去,明天又成了现在;那未来呢?明天后来都成了未来,你一岁时看半岁是过去,现在一岁是现在,去看两岁三岁就成了未来,所以现在有三世。未来无穷劫都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辩才无碍的菩萨于过去、现在、未来,一一世说诸法明,一切万法没有他不明白的,无碍了;无有一法不通,一法不通就是障碍。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他不懂的法。所以初地菩萨明百法,五地菩萨明五明。五地菩萨就精通五明了,九地菩萨超过五地了。所以四无碍辩才是无量无边的智慧辩才。

第二节 九地菩萨二说四无碍辩才

        (一)第一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知道法界以内所有一切法的差别相、法的差别性。总的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四圣、六凡、十法界,无量的诸法,各个的差别,九地菩萨都知道。

        义就是里面的道理,妙义,知诸法的义别,每一个法有法差别,里头还有义差别。这个不好讲得很,法本来是无量无边的,比如说戒相,戒相属于一种法,光一个杀戒开百千万亿。提婆达多要杀佛,佛是最高最上的大圣人,从佛以下一直到六道众生,最低最低的是地狱、饿鬼,这一个杀就开了无量的差别不同。这就是说诸法的不同,光一个杀戒一分开,差别是无量无边。知诸法义呢?一个杀,它的道理不同,提婆达多杀佛也有他的意思,也有他的妙义。既然有法的差别,里头的妙义就不同。

        盗戒也是分了百千万亿,里头有它的法意,盗国家的物和盗三宝物就不同。戒律里头偷三宝的东西,要堕无间地狱,你没有办法还得清呀。善男信女供养三宝的东西,那是属于十方三宝僧人所接受,他为了消业障,为了增长福德智慧,发愿将来要成佛。你把这些东西偷去了,那你就给他消灾免难、增福延寿吧。他要成佛,你把东西偷去了,他成不了佛,这个罪过归你。所以偷三宝东西,这个业障消不了的。盗戒的差别,还要看盗什么东西,盗金佛像、盗银佛像、盗玉佛像,这是法的差别。而里头的意思呢?盗个金佛像有多大的罪,盗银佛像、盗铁佛像、乃至盗泥塑佛像,它里面的义和将来所遭的报是不同的。

        乐说无碍,给众生说法,因为法法皆通,他就欢喜说,讲不通的时候,就不爱说了。人家一问,给人家答不出来,也就不爱说了。他自己对一切法明白了,对一切理明白了,再给众生说法,就能叫众生开悟。九地菩萨有方便善巧随类音说,给人是以人的音声说法,给天人是以天人的音声说法。咱们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光中国就有一百多个口音,你随类音声说的法还要叫他了解,叫他明白。我是陕西人,陕北人说话陕南人不懂,陕南人说话陕北人不懂。你说法他懂了你的话,里头的妙义还要懂得,所以这个乐说无碍要能令他开悟,就要万类语言文字都通,而随他那一类的语言给他说法,妙义要让他领会,这就算你有智慧辩才的功德了。

        随他个人的福德善根,就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智慧。深妙的法,愚痴人是不懂的,要给他浅显地说,说了要叫他了解。你给他说的难,那就算是白说了,他不了解,你说了有啥用?所以,说了要他懂才行。随他是随他的善根,随他的聪明与愚痴。给愚痴的人说法要叫他懂得,给聪明人说也要叫他懂得,你讲,他不懂,说了没一点儿用。

        (二)第二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无量的法,你要有智慧方便善巧说,说了叫他要明白,你说的道理倒是好得很,可是你说了他一点儿不懂就是障碍了,你说了要他懂了就无碍。佛的妙法无量,用智慧的善巧方便,无论给什么众生说什么法,叫他明白了就是无碍。

        深妙的法他不懂得,以比喻说他就懂了。咱们现在也说个比喻。金刚般若咋讲呢?金刚就是比喻,比喻啥呢?众生不懂般若妙法,般若妙法妙得不得了啦,就叫妙智般若,没有办法了解的。般若谈佛的法身,众生一点儿都没有见到法身,你说法身的境界,他完全不知道。没有办法,佛的善巧方便就是说,你不懂得般若道理,我给你作个比喻。般若跟那个金刚一样,金子宝贵得很,金子炼成钢了,就比金子还宝贵。金刚能破坏一切,一切不能破坏金刚,就是说般若能破坏一切愚痴烦恼,愚痴烦恼破了,生死苦果也就灭了,而愚痴烦恼不能够污染般若。说金刚明利有大光明,把金刚磨得透亮晚上就放光,是喻说般若大光明藏能破除一切愚痴黑暗;金刚利得很,就是能断,能断一切烦恼生死,比喻说般若能断一切烦恼,能破一切生死。给你说这么个比喻,就是要叫你明白般若的道理。

        一说金刚般若,你认为般若就是金刚,错了。般若不是金刚,因为你不懂得般若的妙义、功德,以金刚给你作比喻。你认为般若就是金刚,那就坏了。就像一个人问月亮在哪里,人家给他指着说,朝天上看,“以指见月”这就是聪明人。那个糊涂虫他咋样?他就看你的指头,不知朝天上看,他就说没有月亮。你要是说金刚是般若的话,就好比你问人家月亮在哪里,手指头给你指,你不看天上却看手指头。因为人不懂,就作这么个比喻。

        再作个比喻,释迦牟尼佛最后要涅槃了,给一切声闻、缘觉授记成佛,给一切未来末法时代的众生授记成佛,“若以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不但给大菩萨、给阿罗汉授记成佛,给咱们现在的末法众生也授记说,只要念一句佛将来决定成佛。《妙法莲华经》实在是妙得不得了。什么妙呢?就是十法界妙明真心的妙,“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这十如就妙到极点了。

        说了一大来回的妙,你不懂什么是妙。好,给你作个比喻,莲华生在污泥里头,污泥脏得很,人都不爱。莲华生出来好看,人爱。把莲华按在脏水里头,拿出来抖一抖,莲华上一点儿脏水都不带。莲华还有什么功能?菊花、梅花,还有许多的花,是有花无果,光开花好看,不结果。一切的果树都能开花,它是先开花后结果。开花时没有果,花落了才结个小果果慢慢长。有花无果的不能比喻妙法,先花后果也不能比喻妙法,莲华是因果同时。莲华才起一个小苞苞,花还没开,里头都有小籽籽了。莲华慢慢开,莲华籽籽也慢慢长大,莲华盛开了,不长了,里面的籽也老了,花果同时。以花果同时来给妙法作比喻刚好相应。佛是大智慧,说妙法你不懂,就用莲华来作比喻,莲华生在污泥里头而不染污泥,又好看又香,莲子还治病,能治心脏病。妙法能除众生的烦恼病。

        现在当众生,五逆十恶,杀、盗、淫、妄、贪、瞋、痴、慢,充满了心脏,充满心脏就是臭泥。佛给众生说妙法,叫众生发菩提心,持清净戒,由持清净戒的功德,降伏烦恼,断烦恼,然后得了神通就会像莲华一样从污泥里头冒出来。将来证四果罗汉或是登菩萨位,就是莲华开了。众生无量的福德智慧,登地大菩萨的无量神通,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烦恼污泥里面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而来的,就跟莲华一样的。持清净戒,六根不染六尘,六根不染六尘就是贤人。由这样子修行把烦恼降伏住,以后断了烦恼就是圣人。佛的妙法你不懂,给你作一个比喻,说跟莲华一样的,你就懂了。这就是说法的义,无穷的妙义,深得不得了,给你说个比喻你就懂了。

        世间法、出世间法完全都通了,通了就没有障碍。乐说就是欢喜说。欢喜有两种:一者大智慧庄严心脏,大智慧庄严心脏没有一法不通;二者大慈悲心为利益众生,大悲心爱护众生而乐说无碍。说什么呢?以世间的智慧说一切佛法。有的大法师精通科学、哲学,再加上佛的四无碍辩才,戒、定、慧的道理,以世智来显佛出世的智慧,所说的法现在的人就爱听了。我就苦恼得很,科学、哲学一点儿都不懂,光是沾了佛的光,懂得了一点儿佛学,算是皮毛。要是以世间的智慧来说出世的佛法,我就不会说了。过去没有种过这个善根,没有这个福德,所以现在就不会说,这就成了障碍啦。

        五地菩萨明五明,九地菩萨超过五地菩萨。他以世间智慧来说出世的佛法,没有障碍,使世间的众生容易了解,所以叫乐说无碍。

        什么叫个第一义法?就是世出世间最高、最上、最为第一的妙义法。妙义法是什么呢?比如说《大般若经》专门赞叹法身佛的功德,这就是第一义。《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赞叹圆满报身佛的功德,《妙法莲华经》专门赞叹无量化身佛的功德,这都是妙义第一义。总的来说第一义法就是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总相。

        《大涅槃经》就是说涅槃的道理,说了四十卷。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涅槃经》说了8年,译来的《大涅槃经》四十卷,《妙法莲华经》才译了七卷。释迦牟尼佛说了8年的《大涅槃经》只有四十卷吗?《妙法莲华经》才七卷吗?合到一块才四十七卷经,咋能说得这么少呢?实质上是多得不得了,没有译过来。所以辩才无碍说第一义法,就是无量的妙义。菩提涅槃是说不尽的功德,要修才能证到,不修即使再说也不明白。一定要先讲,先解义,解义以后好好地修,修了以后证到了,才能够真明白。你不修,对妙义、圣义谛的法,永远都不得明白。

        (三)第三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什么叫一相呢?就是佛的大圆满觉。九界众生的妙明真心就是一相。不坏,佛的大圆满觉就是不坏的,九法界众生的妙明真心就是不坏的。一相就是自性,一切世、出世间的法多得很,它的自性都是一个。是啥呢?就是空体。一切万法的自性是空体的,法法无碍。成了佛,每一个佛的法身都是充满虚空法界互无障碍。假如是有相呢?有相就成了障碍。一相就是“无相之真相”。比如说实相,实相无相却又说个实相。说一相也就是说的实相。实相才是一相,一相是无相,无相是实相不坏的,要有相就可坏,实相无相就不可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法就可破坏。法无碍,一切法有它的实相,是不可坏的。总而言之给众生说实相法,就是要叫众生明白实相妙理,明白妙明真心。说妙义是无障碍的,听法的人要了解了也就无碍,听法的人听不懂就成了障碍。

        这个义就是一切法里头有它的妙义,妙义说什么呢?说阴,什么是阴呢?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又叫五蕴,又叫五盖。说五阴,是指这五种法阴了,没有光明,众生执着到色、受、想、行、识里面,就是愚痴不见光明的。说五盖,就是把众生的妙明真性覆盖住不能显露,盖住了也就没有光明,成了黑暗的,所以叫五盖;又说五蕴,蕴者就是蕴藏起来,还是个黑暗的。所以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盖、五阴。

        阴界入,本来应该是阴入界才对,阴入界念起来别扭得很,念成阴界入顺口。阴界入、五阴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它叫六根才对么,叫六根是它的本体,叫六入也有道理。眼根入色尘,耳根入声尘,鼻根入香尘,舌根入味尘,身根入触尘,第六意识的心入法尘。六根入六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入六尘这是十二个,然后,界呢?再加上六识,眼根有眼识,耳根有耳识,鼻根有鼻识,舌根有舌识,身根有身识,第六意识就是心,六根、六尘、六识合在一起为一十八界,众生迷在一十八界里头了。

        众生不明白这种恶法,道理不明白,迷在这里头,所以起无量的烦恼,造无量的罪业,感无量的生死苦报。咋样能破五阴?破六根、六尘、六识?修谛缘度。修“四谛”法就可以破五阴;修“十二缘觉”法可以破六识;修“六度”法就可以破六根、六尘。总而言之谛缘度能破阴界入。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是十八个,五阴是五个,一共二十三个,修四谛法能全破,修十二缘觉法也能全破,修六度万行也能全破。众生迷在十八界里头起无量的烦恼,造无量的罪业,受无量的苦果报。九地菩萨能给众生显出这些妙义来,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来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发菩提心,破阴界入,得大解脱。

        阴界入有它的道理,有它的义理,谛缘度也有它的义理,都给众生说得清清楚楚。谛缘度的法,“谛”就是四谛法,苦、集、灭、道了,“缘”就是十二因缘,“度”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众生由阴界入受生死,所以给他说解脱法。小乘人给他说四谛,聪明一点儿的给他说十二因缘,发大菩提心的众生给他说六度万行。

        “阴界入”是世间法,“谛缘度”是出世间法。以出世的法,灭世间的烦恼,这都有妙义。众生迷了,以阴界入造罪受苦。以谛缘度的法就把阴界入灭了。大乘菩萨修六度万行,以阴界入作大佛事,以阴界入转大法转,以阴界入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五蕴第一个就是色。菩萨行菩萨道,建立道场,建楼阁,修大殿,修宝塔这都是色。咱们供的这个大金塔不就是色么?你没到过大金塔,见了缅甸的大金塔你就知道里面满是佛像,有重重无尽的佛像。你心里观想大金塔里头佛像是满的,你去拜就有无量的功德。那不是色吗?众生贪色,贪一切的色法,造无量的罪,诸佛菩萨以色法建立道场,以色法转大法轮,以色法利益一切众生。你舍谷舍米,舍金银宝物,不都是色吗?

        受,受、想、行、识是心法。你给一切众生乐受,不要叫众生受苦,你这是作佛事,利益众生。给他乐受,他欢喜了,再给他讲经说法,那不就是转大法轮吗?

        想,你给众生说一切妙法,叫众生心想佛的妙法。想“法”就能开大智慧,想“法”就能断烦恼,想“法”就能了生死。

        行,发菩提心就是行。无量无边的大菩提心,然后身、口、意行菩萨道,这就是行蕴。

        识,把识转成智慧,识就是心,把识转成智慧还是心。

        五蕴、六根、六尘,都能作大佛事,六根六尘都能转妙法轮,以六根六尘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义无碍的法是无量的妙义,九地菩萨能说得清清楚楚,能使众生开悟。开悟了,修佛的妙法,降伏烦恼,断烦恼,最后成佛。

        自己有了大智慧欢喜说法,说法无障碍。乐说就是以智慧发大慈大悲普利一切众生的心,乐度众生、乐于说法、乐于利益众生。恒用一切巧妙的智慧,令愚痴众生也能懂得深妙的法,当然聪明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以乐说的妙音声摄受众生,使众生一听到无量的妙音声就生欢喜,就能摄受众生,当然这里头还有法音。摄受众生就是四摄法,妙音说法就是爱语,然后布施、利行、同事。

        妙音有六十种梵音,我们将来有机会了给大家讲。六十种梵音初地菩萨都证到了,九地菩萨就更是证到了,成了佛就圆满六十种梵音。妙音说法,出声念佛菩萨圣号,出声念大乘经咒,出声赞叹佛菩萨的功德;给人讲经说法的时候要诚心说、恭敬说,说得明明了了,存想让人家都能听得懂;再一个培植妙音,哪里造鼓造钟,你多少出一点儿功德,都是善根,随缘随份出些钱,将来你的音声就如钟声、鼓声一样洪亮。宝塔上有风铃子,这铃上都有佛菩萨的圣号,都刻了简单的经咒,风一刮,铃子一响,就是妙音说法。人家造铃子或是造引罄,你多少出点儿钱,这都是培植音声;上殿唱赞子,你就诚心恭敬地把这个赞子唱得好好的,就是培植妙音。

        陕西有一个能佛师,他上殿的时候一个人的音声能把大殿灌满。他一个人在那儿念,你听着好像有十几个、二十个人在那儿念,这就是前生培的福。我们受戒的时候,我们的教授和尚是卧龙寺的方丈朗照法师,他的音声就是龙音、钟音、雷音。我见他诵戒,念《梵网经》念得好听得不得了,他唱念及唱赞子都好听得不得了,这就是过去培的音声。咱们现在培么,上殿念佛时诚心念、恭敬念,念得清清楚楚的,不要打妄想。你念佛就是赞叹佛,将来你的音声就美妙。

        菩萨无量劫培植的妙音有六十种梵音,我们现在办不到,发愿将来要得到妙音。有妙音了好利益众生,不然你音声不好听,众生不爱听,利益不了大家,

        自己得到无量总持陀罗尼辩才无碍了,能令一切众生在听到你的法以后,得到无尽总持法明,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你说法让众生都得到大总持陀罗尼。

第三节 九地菩萨三说四无碍辩才

        (一)第一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一乘就是佛乘,要说二乘就是大乘菩萨,三乘就是声闻、缘觉。《妙法莲华经》就是一乘,“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一乘法摄诸乘,诸乘是什么意思呢?佛教内部说三乘法,还有说五乘法的。三皈五戒是人乘法,十善法是天乘法,四谛法是声闻法,十二因缘是缘觉法,四摄六度就是菩萨法。一乘摄诸乘,一个大乘法里头普摄人、天乘,声闻、缘觉乘,都摄的有。

        初地菩萨说人乘,二地菩萨说天乘,三地给众生说声闻乘,四地说缘觉乘。咱们现在讲的这个十地,就是华严义,《华严经》的义。成佛的位次,多少大乘经里面说法不同,《梵网经·菩萨戒》也有十地,加了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就不一样了。其他的经呢?不是差这个就是差那个,不圆满,真正圆满的是《菩萨璎珞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成佛。《大藏经》里头有《菩萨璎珞经》来表成佛的位次,如法次第的啊。

        佛教由释迦牟尼佛开创,在印度经过一千多年没有人判教,成佛的位次是有的,却弄不清楚。传到中国来,鸠摩罗什法师弘扬三论,立《般若经》为法王。玄奘法师立法相唯识宗,虽然说是以《唯识论》为宗,实际上玄奘法师立法相唯识宗,是依三藏经的六经十一论。

        六种大乘经:《深密经》《华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阿毗达摩经》《楞伽经》《厚严经》。十一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观察因缘论》《阿毗达磨集论》《二十唯识论》《辩中边论》《分别瑜伽论》。

        这些祖师立起宗来,无非是教众生由凡转圣,一直到成佛。这位次呢?你们将来学了就晓得,麻烦得很。算上密宗,鸠摩罗什法师立的三论宗,还有玄奘法师立的唯识宗,要成佛好困难。前面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有,到十回向后面加的“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这位次判的太糟糕了。证初地了,跟初果相齐,连四加行算上、十回向算上、十行算上、十住算上、十信菩萨算上,这四十几个位子简直是空洞的,都是凡夫么。登地了才是初果罗汉的位子,连十回向都是凡夫,这样判是最糟糕的。

        智者大师依《妙法莲华经》判天台四教,判得是最好的,有事有理,这位次判得是如法次第。别教初住与初果相齐,圆教是初信与初果相齐,这就好了,凡夫少了,圣人就多了。

        杜顺和尚、智圆国师、清凉国师,他们判了五教,五教在四教以后,按理说应该是五教比四教判的好吧?你去学这个五教就晓得了,判的你都糊涂了,判的是找不到头绪。

        天台判教是以圆教初住破无明,初住到十住破十品无明,十行破十品无明,这是二十品,十回向破十品无明,这是三十品,十地破十品无明,这是四十品,等觉破四十一品,妙觉破四十二品成佛,恰当到极点。过去的祖师判教不行,不胜天台宗。但是,解释《华严经》解释的是最妙了,基本上是依天台宗而又锦上添花。清凉国师判华严五教,加上四法界、十玄门、六相,一下把《华严经》的妙理显到了极点。要是比较起来超过了天台。可是判教呢?它是在天台后面。天台四十二品无明破完成佛,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子,等觉破四十一,妙觉破四十二成佛,这个配合的好得很。华严五教搞成了三十六品,跟人家这配不上了,不如天台如法次第。学教不好学,各宗各派不一样,都是说从凡夫到成佛,多少宗给你说登了初地才是初果,这糟糕了。前面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完全都是空的,都是凡夫,初果以前都是凡夫。分的那位子还不如不判,判得没有用么。唯有天台这个判教成佛是判得最好最好了。

        其他各宗不说见思感、尘沙惑、无明惑,说什么呢?说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所知障又有俱生的和分别的,俱生的烦恼障难断,分别的烦恼障好断。分别的烦恼障就是见惑,俱生的烦恼障就是思惑。分别的所知障是尘沙惑,俱生的所知障是无明惑。这个没有智者大师所判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尘沙惑二十品,无明惑四十二品判得好。

        我们学习天台宗法义就知道巧妙极了。判成佛的位次呢?由凡夫到成佛以四教来表法:藏教是渡船桥梁,接引三界以内最钝根的愚痴众生;通教接引三界以内利根的二乘凡夫;别教接引三界以外钝根的菩萨;圆教接引三界以外利根的菩萨。教判得非常好,位次也判得好得很。

        九地讲了就要讲十地,十地讲了以后,我们再讲菩萨断惑。菩萨断惑已经给大家粗枝大叶地说过了。藏教也讲过,通教也讲过,别教现在正讲。别教初住断见惑与初果相齐,七住断思惑与四果相齐,十行破十品尘沙惑,十回向破十品尘沙惑,登初地就破无明惑。把这个记住,修行就知道成佛的位次,你给人讲也能讲得清楚。你把这个不背过,成佛的目标、方向、位次都是糊涂的。你给人家讲经的时候,凡夫到菩萨以至成佛,路途上要经过什么桥梁渡口,你给人家讲不清楚。

        有的判教初地与初果相齐。初果以前是凡夫,整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四十个位都是凡夫,都是空的,这咋要得呢?初地与初果相齐,七地菩萨才与四果相齐,四果还在声闻以下,八地菩萨与声闻缘觉相齐,然后九地、十地、等觉、妙觉成佛。所以这个判教要不得。

        我们现在挑最适当、最如法次第的给大家讲。我现在给你们讲,比你们自己学教好得多,咱们讲的是真正的精华要点,里面的道理是各宗各派都有,主要的是凡夫发心成佛。成佛的位次,讲的是如法次第,你把所讲的都记住了,再看天台宗,看华严宗,一看就懂。其他的中论、唯识,凡是成佛的位次,你把这一看就懂。你把这还得记住,要不然你去看其他的宗派与这个大不一样,你就迷惑了,这糟糕得很。如果八地与缘觉相齐,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就成了佛。那菩萨就那么简单吗?由小乘转大乘,能那么简单就成佛了吗?

        天台判得太好了,没有空位子。别教十信菩萨可以说是大乘凡夫,在圆教里初信也不是凡夫了,圆教是初信断见惑与初果相齐,圆教判位次判得是妙极了,圆教没有空位子。空位子是前面的圆五品,我们马上把别教讲完了就讲圆教。

        圆五品是最初当凡夫,由五品位就伏见惑与思惑,到了初信就断见惑,七信菩萨断思惑,八信伏尘沙惑,九信断十品尘沙惑,十信又断十品尘沙惑。九信位和十信位,把二十品尘沙惑一起断了,然后登初住就破无明。天台宗依大乘圆教判成佛的位子,判得太好太好了,一点空位子都没有,脚踏实地,步步稳当。

        现在弘扬天台的人少得很了,专门讲天台的人也少得很。要想讲法除非是深入学,专门研究法相唯识,或者是专门研究戒律,你不专门研究戒律讲不通的,你简单扼要地学一点点就不行。

        我讲这一百天佛,都是精华纲要的要点,你把这记住了再学就容易了,你把这记住了以后,要去讲经的话还困难得很。咋困难呢?讲经有讲经的仪式,讲经的仪式你得学,不学就不会讲经。所以佛学院的学僧出来讲经的时候就不一定会讲,那个仪式都不懂得。

        讲经有讲经的仪式,不管什么经先讲五重玄义,在学校就没有人讲五重玄义。五重玄义:宗、体、名、用、教。

        宗:每一部经里面的宗旨是什么,这叫宗。

        体:这部经是以什么为体,以大乘圆教为体,还是以小乘三法印为体,或者是以四法印为体,你没有学过就不懂的。

        名:就是这部经叫个啥名。一切经是七法立名,有单法为名、单喻为名、法喻为名、单人为名、人法为名、人喻为名。《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就是比喻,这是法喻为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华严是比喻,佛字就成了人,所以《华严经》是人法喻。你不学这,讲经是讲不成的。

        用:既然是以大乘实相为体,有了体就起作用。起个什么作用呢?

        教:以华严五教来说,这个经属于哪一教,是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要判出教来。天台四教,四教都讲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你讲《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属于大乘圆教。五重玄义:宗、体、名、用、教你得学,得把这个弄明白。

        经还未讲,这叫谈玄。什么谈玄呢?五重玄义,先谈这个经的妙义是什么,把宗、体、名、用、教一讲,这个经的妙义都讲出来了。经还没讲,就知道这部经的名是什么,体是实相为体,宗旨是什么。有了宗旨,有了体,它的作用是啥,四教属于哪一教,把这部经的要点讲出来,让大家先知道。

        开头讲经有六种成就,六种成就你要懂,不懂就讲乱了。先讲五重玄义,好比《阿弥陀经》,“如是”是信成就。因为如者,如如不动妙理的法,如如不动真如的妙理,“如”是妙理可信的。“是”呢?因为“是”,才可信,如果不“是”就不可信了。

        什么叫时成就?五时八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经属于哪一时?《阿弥陀经》属于方等时,你要给人家指出来。《华严经》就是最初华严时,还有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经你要给人家指出时间来,“一时”要看这个经是在五时的哪个时。

        佛是教主,属于人,经都是佛说的,佛在什么地方说这个经,你要给指出来。比如说《华严经》是七处九会,是七个地方说的。你讲《华严经》,讲《世住妙严品》那就是金刚道场。还有七个地方,有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就跑到忉利天去了,由忉利天再上去就是夜摩天、兜率天,再上去是他化自在天。然后从他化自在天,又返回来到普光明殿。第七处第九会就是祇树给孤独园。《华严经》不是一处讲的。《阿弥陀经》就一处,在祇树给孤独园。《地藏经》一处就是忉利天。《华严经》是在七处九会,哪个地方讲的是第几会你得懂,你说错了就不行。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个地方,舍卫国大得很,在舍卫国啥地方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在那儿讲经,都谁听了呢?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罗汉,还有诸大菩萨,还有“无量诸天大众俱”,听法的法众也有了。所以是六种成就:信、闻、时、主、处、众。所以讲经的仪式你得学,不学就不行。

        佛一生所说的法,乃至中国的祖师,各宗各派立的教,一切妙义无非是赞佛。我们现在讲,赞佛的圣号、赞佛的三身、赞佛四种国土、赞佛化境面积、赞佛的因果,咱们现在就讲到赞佛因果,最重要了。本来等觉以前都是属于佛因,等觉以后妙觉成佛了才是果。我们现在讲的是因果重重,别教初信为因,二信就是果;二信为因,三信就是果;甚至于初地为因,二地是果;十地为因,等觉是果;等觉是因,到了妙觉成佛,这才是真正究竟的果。我们把佛的因果讲完了,就讲六即成佛。

        六即成佛,简单扼要地在佛光寺恐怕讲了好几次了,这是天台要义。它是简短扼要地讲从凡夫到六种成佛,你要学简单了,六即成佛是最简单的。从凡夫到佛果,说的是简单、扼要、清楚。我们把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讲完了,再讲六即就好懂得很,像画龙点睛一样,一讲就明白。

        假如将来有机会了,我们把《阿弥陀经》一讲,讲经的仪式你就会了。讲《阿弥陀经》就要讲五重玄义,谈玄说妙,把《阿弥陀经》的妙义讲出来,宗、体、名、用、教。然后讲六种成就,《阿弥陀经》也有六种成就。六种成就是:如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教主成就,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地方成就,与大比丘僧就是大众成就,这是六种成就。把《弥陀经》一讲,讲经的仪式就懂了,以后你讲什么经都是一样的。

        九地菩萨得四无碍辩的智慧,“一尘摄诸尘”就是以大乘圆教,普摄藏教、通教、别教,普摄声闻、缘觉、菩萨乘。一个大乘法普摄一切诸尘,给众生要讲通,叫众生要明白。你讲的是诸尘摄一尘,智慧辩才无碍。你讲的叫众生听懂了就是无碍,你讲得人家懵懵懂懂地没听懂,没听懂就不叫无碍。

        藏教有藏教的差别。藏教怎么差别?藏教有三乘,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藏教有大乘菩萨,发四弘,修六度。通教也有四弘六度,别教、圆教都有四弘六度,有而不同,互为差别。藏教是生灭四谛,通教是无生四谛,别教是无量四谛。苦、集、灭、道是无量无边的,不过藏、通二教是有局限的苦、集、灭、道。圆教是无作四谛,四谛是无作的,十二因缘也是无作的,四摄六度也是无作的。怎么叫无作的?无作就是无念,无念就是无生。菩萨证无生法忍以后,“一念无量劫,无量劫一念”,所以叫无作。这个无作并不是不作,你要认为无作是不作,那就错了!什么叫无作呢?大地没有作的心,念念生长万物,这个叫无作;日月没有作的心,说我要放光啊,太阳、月亮没有分别心,它也是无作的。无作而光明是普照的,圆教无作是这样的,这个是简单说。

        藏教也有无量的义,通教、别教、圆教都有无量的义,要给众生说清楚。九地菩萨给众生说诸尘,诸尘是百千万亿,差别不同,叫人明白了就开差别智,你不明白,这个智慧就开不了。

        自己开了大悟,一切法都明白,说起来没有障碍了。乐说就是爱说,这是由智慧生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心,去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于法就要爱说,这叫乐说无碍辩才。乐说无碍辩才起个什么作用呢?能令一切众生了解诸乘:人乘、天乘是两个,然后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菩萨乘三个,加到一块儿就是五乘。给众生说这五乘,叫众生知道其中的妙义,众生了解了,开了智慧就无碍了。你讲了一来回,他听不懂,你倒是无碍了,他还是有碍哩!

        能以一乘说无量法明,依佛乘开无量的法门,方便善巧,叫众生对无量的法门都明白。明者,就是大智慧,能破除一切愚痴黑暗,能令众生以一乘法,觉悟无量的诸法差别。每一个四无碍都有三重,说了一重又一重,每一重有它的道理。

        (二)第二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九地菩萨能够入一切无量法门,随智慧行;无量法门一起修,随智慧行。随智慧来行动就不作恶了,随智慧行就是大光明藏,大慈大悲,利益众生,所修都是善法。九地菩萨有这种神通妙用,入一切法,随智慧行,是给众生做样子,以身教化众生。不光是言教,能够随智慧行,做出事业来,众生看了向他学习。随智慧行,就是无碍了,你不随智慧行,就有障碍。菩萨能够入一切法,随智慧行,就是四摄法里头的同事。跟众生同事,以身来教化众生,以身作则就是身教。

        比如印光法师,他闭了一辈子关,每顿吃饭的时候,好比早上是馒头稀饭,他吃完饭,拿一小块儿馍把碗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给碗里倒点开水拿筷子一涮喝了,这样把嘴也涮了,把碗也洗了。他这样做就是叫人看,叫人向他学习。

        印光法师一辈子穿的都是灰颜色的老粗布,他不穿绸缎,也不穿黄袍子,他不图漂亮,就是简单朴素。印光大师给关房里头写了一个大“死”字,死字底下批了四句法语:“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这是警示他本人的。闭关干啥?为了生死大事。天下什么事也不算大事,修行人了生死才是大事啊。“无常迅速”,你活不到一百岁就要死,所以,生死是大事,无常迅速是很快就到的。“如囚赴市”,囚就是囚犯么,犯了死罪,人家要杀他,他被押着步步走向刑场,很快就要被砍头了。印光大师的关房里就是这样,是为了警示他个人,大家去关房礼拜他,一见就是身教了。他一辈子在关房里跟监狱一样,看藏经、拜佛、念佛,方便善巧地给众生说法。

        九地菩萨,入一切诸法,随智慧行,万类现身,随着智慧利益众生,不做坏事,给众生做样子,叫众生就这么办。

        大家看过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吗?看过弘一大师的年谱吗?他们都有苦行的啦。

公案九 持戒苦行教化众生

        弘一律师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把中国的文化学通了以后,又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的美术学院毕业。他是一个社会上的风流才子,最后学佛出了家,出家后能持比丘戒,以比丘戒来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他说众生吃饭,这是个坏毛病,他就想要制服自己。他咋个制服自己?他就一天吃一顿饭,不管好饭赖饭,光吃饱不多吃。他说试验试验,看不吃饭可不可以。今天吃两碗饭吃饱了,然后从明天开始,慢慢地一点一点减食,减到第六天就吃得很少很少了;到第七天就一口也不吃了;到了第八天,一天就吃一顿,只吃一两;到了第九天,吃二两,然后慢慢再加上去,吃饱了就对了。他就是这样,对治这个贪食的毛病。

        弘一大师持戒也用功,他主要是念佛。念佛得有定力,他就来回这么折磨自己。众生都贪食,众生吃饭是大毛病,睡觉也是大毛病,他是今天晚上好好睡一晚上,明天晚上就规定只睡五个钟头;到后天晚上,只准睡四个钟头;到大后天呢,只准睡三个钟头;慢慢慢慢地到第六天呢,只准睡一个钟头;到第七天晚上就不准自己睡觉;过了第七天以后,晚上就只睡一个钟头,然后又慢慢增加,慢慢增加。他这样磨练自己。

        众生的烦恼难断得很,由持戒慢慢降服贪吃、贪睡的烦恼。弘一大师的那个苦行,就是以身作则,教化众生。

        九地菩萨就是入一切法,随智慧行,万类现身,与众生同事。众生邪迷的,菩萨要处处说法,随智慧行,与众生同事,处处做事情都是大智慧行,不会做错一样事。这都是给众生做个好模范,以身教化众生。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给众生说十地的功德、十地的妙义。登初地的菩萨,功德就跟大地一样,也就是说功德有一个地球大;十地菩萨的功德等于有十个地球那么大。说十地的妙义,自己能讲通是无碍的,叫一切众生听懂开智慧,知道登了地的菩萨无有分别心,登了地的菩萨身、口、意平等,无念地利益众生。

        给众生说十地道,道就是修行的法门。法门咋个说呢?初地菩萨布施度圆满,这就是初地菩萨修行的道路。布施度咋个圆满呢?做金轮王,把四天下的国土供养三宝,把这个世界、金银宝物都供养三宝了,这是外供养。然后把自己身体也供养三宝,给三宝服务做事情。梁武帝就是把所有的国土都供养三宝,这叫外供养,外施圆满;自己要舍身,以身供养三宝,到寺院做饭、炒菜、担水,把寺院饭做好了以后,提上饭菜桶,给师父一勺子一勺子添菜添饭,以身供养三宝就是内施。甚至于破无明证法身的初地菩萨,还可以燃身供佛,把身体浇上油,拿棉花缠上燃身供佛,乃至能舍命救护百千万亿的众生,菩萨舍身,内施圆满。初地菩萨布施度圆满,不是光舍国土、金银、宝物就是布施度圆满,还要能够内舍自己的身体、生命,供养三宝,救护众生,这样子才是布施度圆满。

        咱们现在能不能修啊?叫你舍国土,你没有做金轮王。我就是把那么一点儿穷家当,一起舍了。咱们没有做金轮王,国土不是自己的,拿啥舍哩?只要是我的,把它舍光,这就行,大家能这么做到就可以。我跟我母亲商量:“把咱们这山林、土地,还有竹园、房屋、农具,一起舍给双溪寺,舍光为止。”我自己从19岁发心一直到现在,以这个身体供养三宝,给三宝做好事;以这个身体教化一切众生,也就是等于布施一切众生,咱们现在能学多少学多少。

        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可以燃身供佛,我现在把这身子完全燃了供佛还办不到,我膀子上一共燃了三十二根灯草,加上油,一回就燃半个多钟头,把肉都烧烂了;心口燃的有个万字;这头顶上还有一个灯;背上一百零八只香疤,燃了个多宝佛塔。这就是以身供养三宝。初地菩萨把身体都供养给三宝了。你们看过《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就是燃身供佛的,仅仅说了这一个,没有多说。

        《华严经》说十方诸佛从初发心直至成佛,经过多长时间呢?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光世界就多得不可说,把这不可说的世界磨成微尘,一个微尘是一个大劫,十方诸佛成佛,经过多少大劫?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然后再说,于一一劫中,又舍不可说不可说身命,把身命舍掉。还不是单说药王菩萨燃身,舍一个身,而是在每一个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世界极微尘数的生命,“如是难行苦行,至成佛道”。

        这就是说十地义,十地菩萨行的菩萨道就是十地道。十地义呢?就是大地的功德么,大地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法相,而任运生长一切万物,利益众生,十地义就是这个意思。十地道呢?就是要做出事实来。初地菩萨布施度圆满,能够舍身就是财施圆满,不光是舍身,舍国城男女,舍身命就算布施度圆满;还有法施,万类现身给众生说法啦,给众生说法叫法施。初地菩萨能遍满百佛世界,现十法界身,逐类随形,广度万类众生;以神通救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难,这就叫无畏施。初地菩萨所行的道就叫初地道,他这样做就是叫我们也这样做。我们现在做不到,发愿将来一定要这么做,这就是初地道。

        二地道呢?持戒圆满。戒也有三难,第一戒,“愿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二地菩萨办到了,给我们示现。第二种戒,“愿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二地菩萨办到了。咱们一切众生也照这么学习,能不能这么办呢?第三个,“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誓就是誓愿,誓愿度脱无量的众生,尽虚空遍法界,无一众生不度,跟地藏王菩萨一样的大愿啦。二地菩萨的道就是这样的道,你能不能够依教奉行?二地菩萨以身作则,他能这么做,我们就能办到。二地的道就是持戒圆满,持戒圆满主要就是愿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三地菩萨忍辱度圆满,四地菩萨精进度圆满,五地菩萨禅定圆满,六地菩萨慧度圆满,七地菩萨方便善巧圆满,八地是大菩提愿成就圆满,九地成就佛的十力圆满,也是大力圆满,十地是大智圆满。五智、十智圆满,那就是十地道。

        九地菩萨能把十地所修行的功德、道法给众生讲得清清楚楚的。九地菩萨能讲通了,就是说法无碍,众生能听懂不疑惑都明白了,那就是无碍;讲不通了就是有碍,众生听不懂了还是有碍。所以自利无碍,智慧辩才无碍,利他无碍,讲得清楚叫他都懂,懂了以后无障碍,他就好依法修行。

        尽虚空遍法界,法相是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都依无量的法相作大佛事、转大法轮,依无量无边的法相普利一切众生。能把这个道理讲通了,叫众生都明白了,就是无障碍。

(三)第三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成佛的大觉菩提,主要的还是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无障碍。

        刹就是国土世界。佛的世界,菩萨、声闻、缘觉的世界,六道众生的世界,其差别无非是善业与恶业所感的国土的差别,以这个妙义来教化众生。比如说赞扬极乐世界,叫众生慕果修因。极乐世界咋成就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的。你想成了佛以后国土跟极乐世界一样,那你也要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接引十方十恒河沙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你将来跟他一样,成了佛,国土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

        饿鬼道、畜生道不也是刹土吗?不也是世界吗?地狱啦,刀山剑树、油锅镬汤;无间地狱,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这些道的众生怎么会跑到那儿去呢?这是五逆十恶的罪业啦。故以十法界的国土,无量的差别,给众生说法,叫众生觉悟。

        诸佛有无量的佛事,佛放光能作无量的佛事;佛说法的音声,遍满法界作大佛事;佛身上放的香气也能作佛事;佛用神通现出无量的庄严,庄严也作大佛事。所以,一色一香,皆是佛的法身,既然是佛的法身就起妙用,妙用起无量的神通变化,让众生觉悟,让众生知道什么是佛事。什么是佛事呢?佛放光是佛事,佛的声音遍满法界是佛事,佛现无量的神通变化是佛事,身上出香气是佛事,极乐世界的国土香气也是佛事。总之,佛事以无量的差别给众生说法,让众生也开无量的差别智慧。

        咋叫辩才无碍呢?就是九地菩萨说一句法,经无量劫无有穷尽,无量劫还说不完,这就是辩才无碍。

        比如说智者大师在龙宫里给龙王爷讲《妙法莲华经》,不要说讲七卷《妙法莲华经》,光《妙法莲华经》的这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还没讲完,再讲还能讲。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假如要把《妙法莲华经》讲完,那十年都是讲不完的。所以九地菩萨的智慧辩才,一句法可以讲无量劫。

        咱们不相信,一句法怎么能说无量劫呢?有什么话说的?咱们天天晚上念蒙山,上头有一句话,叫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就讲不完了啦。这是一句法,怎么讲不完了呢?他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是个问句,假如有一个人想了解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是咋成佛的?这问的是十法界,最高一法界即佛法界,底下答的也是圆满得很:你要知道十方三世佛是咋成的,就“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应当观察,上至佛法界,下至菩萨法界,声闻、缘觉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法界,十法界不离因果,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啦。咱们现在光讲佛的法界因果,讲一百天都讲不完的,它多得很,咋讲得完呢?然后,菩萨法界因果,声闻、缘觉法界因果,六道众生的因果,一下讲不完的啦。“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一切唯心造”这一句,也是讲不完的。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唯心所造的。你讲就没有个完,九地菩萨有这种大智慧,能使众生开悟。

第四节 九地菩萨四说四无碍辩才

        这第四重的四无碍辩,简单地说一下:

        (一)第一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随佛义说就是圆教法。随佛的义,说真实的妙理无障碍。“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随佛义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决定性的。 

        就是随万类众生的善根,善根利了,给说别教的法,次一点儿了说通教的法,再愚笨一点儿的给说藏教的法。随他义说,叫他懂得这个法就无碍了。

        说不坏因果,主要是给藏教人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有相都要坏的,因果是不坏的。你给愚痴人说一切法都要灭的,他就认为因果也要灭。给藏教人决定要说因果是不灭的,现在念佛拜佛,将来生极乐世界是决定的。你发愿行菩萨道,将来决定成佛;你造五逆十恶的罪,将来一定是要下地狱的。

        给一切众生说法,叫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入佛的大智慧,得佛的总持三昧神通,无有障碍。叫一切众生都得到大智慧的总持。

        (二)第二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一切万法,有法性,有法相,有体有用,有因有果,有业报。把一切的法,说得明明白白的,让众生得陀罗尼。

        这个义呢,叫一切众生起智,得大智慧陀罗尼。

        令一切众生都明白一切万法的自性,就是众明陀罗尼,也可以说五明。内明开悟,外明精通三藏,医方明、工巧明、万类众生的音声明。众明,也可以说是五明,五明陀罗尼多的无量无边而都能保持住。 

        叫一切众生得到一切善巧法门,得到无量的智慧陀罗尼,叫众生都得到这种功德。

        (三)第三重义,法、义、乐说、辩才无碍

        令众生得法财陀罗尼,这个法财不是金银宝物,金银宝物只可以滋养肉体;法财就是佛的无量妙法,比金银财宝更为宝贵。法财陀罗尼,就是无量的大总持。

        叫众生能够闻到无量的法门,而保持不忘。

        九地菩萨现大威德,令一切众生都修威德大法,得到大总持的陀罗尼。威德主要是降魔、降外道。无量的魔军来威胁佛,佛是巍巍不动,不害怕他的。百千的外道都是大论师,来跟佛辩,没有一个能说过佛。九地菩萨是善慧地,大智慧、大威德、大神通,给众生示现无量无边的威德陀罗尼。

        无量的辩才说无量的法,陀罗尼是大总持,是没办法讲的。《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就是大陀罗尼法,这是金刚智上师,从大藏经里头录出来的早课,叫众生天天早上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心经》那么一点儿代表了《大般若经》。《般若经》是十八部,第一部就是大般若六百卷,译到中国来《般若经》就几千卷,还有一卷《金刚般若》,你要定成早晚课的话就没办法念的啦。《心经》一点点儿,就把《般若经》的一切功德都包括在里头去了。《心经》是显,等到后头“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无等等咒就是佛。这个咒有什么好处呢?能除一切苦,能除三界以内的分段生死苦,能除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苦。“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说的是它的功能,然后,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假如要持《心经》的话,把《心经》顶少念一遍或者三遍,或者念五遍、七遍,剩下专门念般若心咒,这个大般若心咒是毗卢遮那佛的心印。光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你要知道这个功德了,就爱念了。你要爱念了,专门念,就直接种法身般若的善根。

        晚课一开头就是《阿弥陀经》,叫你往生极乐世界。你有无量劫造的罪,至诚礼拜八十八佛,作大忏悔。天天作大忏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要以为往生到极乐世界,得五眼六神通了才能行菩萨道,现在就不能行菩萨道吗?放蒙山就是在普度一切三恶道的众生啊!大慈悲心度众生,先度最苦三恶道的众生,天天念蒙山,天天度众生。

        金刚智上师定的早晚课,太好太好了。在早晚课里面一起包括了三藏万卷经典,咱们天天念就是大总持。这个没有人给讲,你天天念,糊里糊涂地不知道。甚至于念的时候打妄想,不好好念,不发心念,不诚心念,不恭敬念,不好好念是有罪的啦。至诚恭敬恳切地念,不要打妄想,要念得如法,早晚两堂殿就是作大佛事,早晚两堂殿就是转法轮,早晚两堂殿就是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第五节 九地菩萨为大法师得佛十力

        九地菩萨为大法师,得佛的十力。十力是啥呢?

        教化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万类现身有大力量。没有力就办不成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得要有力量,九地菩萨教化众生的力量成就了。

        大智慧力成就。

        菩提涅槃的秘密妙藏有大力量,秘密妙藏主要是由智慧成就。

        这个也是由智慧成就的。

        解脱一切烦恼、一切生死。他自己成就以后,解脱一切众生也要有大力量,没有大力量,你想让人家解脱,人家不听你的,听到法以后也不修行。

        金刚定,定里面有慧,慧里面有定,就叫三昧,有大力量。在三昧定里头,起无量的神通变化,起无量的化身,就是神通妙用。

        陀罗尼就是大总持,要说就是陀罗尼神咒,初地菩萨就可以给众生说神咒了。 

        示现什么呢?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八相成道要念念示现。初地菩萨就能示现八相成道。怎么个念念示现呢?在虚空法界内,初地化境是百佛世界。百佛世界以内的众生,初地菩萨分身万类都能教化。二地菩萨千佛世界,三地菩萨万佛世界,四地菩萨就是十万佛世界,五地菩萨是百万佛世界,由五地到九地,那是多少佛的世界?菩萨化身遍满无量世界,万类随形度众生。众生因缘成熟应该现佛身了,就现八相成道身。

        八相成道讲过多少次了,八相成道里面有大乘也有小乘,小乘就是入母胎,没有住胎相,大乘有住胎相。《华严经》就是大乘,菩萨入胎,世界微尘数的眷属,一起入胎,在母胎中转大法轮。小乘里没有这个。大乘的八相里面没有降魔。为啥呢?魔也是众生么,成了佛要度众生,你降众生这与大乘教义不相应。小乘没有住胎相,没有说在胎中显大神通。小乘,认定是有魔的,成了佛要降魔,大乘与小乘就是这两点不同,其他都是相同的。大乘没有降魔相,小乘没有住胎相,大乘菩萨在母胎中转大法论,这一点凡夫不相信,所以小乘就不说了。八相成道是念念示现。

        到了九地菩萨,已经是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了,登初地已经是经过了三恒河沙劫,也就是经三恒河沙劫才能登初地,到登九地,那得多少恒河沙劫?咱们一听恒河沙劫,觉得难得不得了。破无明证法身以后就不难了,咱们有分别心就有苦,就有时间性。初地就破无明证法身了,他不动念头的,他不但没有苦,乐也不执着,无量劫不动一个念头,就没有时间。

        时间是众生的分别心,证到无念就没有时间了。入了定以后没有分别心,入了七、八天,十几天定,不知道是啥时间。在凡夫的时候,你觉得时间很长,一破无明证法身,万相皆空,时间与空间完全是不执着的。所以在法界中,众生因缘成熟了念念示现八相成道,在这个国土示现在兜率天做天王;在那一个国土,示现降生人间入母胎;在另一个国土示现降魔,或者正转法轮。所以念念示现八相成道。

        示现佛身一定要有因缘。众生接受来皈依,众生的因缘成熟了,佛出现说法。佛一说法,小乘证初果;大乘菩萨就证无生法忍。众生的因缘不成熟,现佛身也不行,你现佛身,他不听你的。《妙法莲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成佛已经十个劫了;“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不是佛法不现前,而是众生的机缘不成熟。

        已经成了佛,没有人来请转法轮,所以坐了十个小劫,等着,等到众生因缘成熟了再给转法轮。要知道成佛完全是一种因缘,不是说你有本事,有神通,就能成佛。现佛身是由众生的机缘所感的。

        能现佛身,这是自利成就,众生能来听你的法,这是利他成就。无量劫一定要跟众生结缘,你不结缘,就是成了佛他跟你也无缘,也不理你,所以要二利成就。八相成道可以说是智慧力、神通力、三昧力,没有力是不会成就的。

        九地菩萨无量的功德讲到这里就讲完了,主要是佛的十力成就,前面从初地至八地菩萨的功德他完全都有了。从初地讲起,初地的无量功德我们讲了很长时间,二地、三地,讲得时间都很长,到了以后都简略地讲了一些。本来功德是无量的,讲不完。再一个,你要讲,似乎都是相同的,好像不稀奇了。九地菩萨,今天晚上就算是讲圆满了。